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近日,北大、清華、人大、復旦等國內四大頂尖名校對外公布,2011年碩士研究生推薦免試生的比例將大幅增加,部分院系比例高達80%,甚至有些專業不對外招收。推免比例增加,引起了社會一片熱議,褒貶意見不一。
推薦免試研究生,是指不用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入學考試直接讀研的應屆本科生。推免在我國各高校的研究生招生中由來已久,它是各高校選拔本校優秀畢業生的重要途徑,也是各高校爭搶頂尖生源的表現。北大等四所名校加重推免比例,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優化生源結構、提高生源質量。
記者調查發現,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復旦大學2011不少專業碩士生推免所占比重超過招生總額的一半,其中人民大學招收2011級學術型推免生達到1211人,而學術型統考生僅為889人,國學院設有36個學術型研究生名額,已全部用于接收推免生。另外,清華大學軟件學院2011年擬招生75人,其中推免名額占60人。
推薦免試生的名額大幅增加,在高校內受到大部分導師的歡迎。記者調查發現,碩士研究生導師普遍傾向于本校的本科畢業生,他們對于本校推免的研究生,知識結構掌握得比較全面,性格特點也會略有了解。而學生本身在本科階段有可能就接觸過該導師的課程。雙方的了解有助于研究課程的順利進行,減少了磨合期,同時,導師也可在本科階段挑選培養適合的研究性人才。在各高校各院系,不少研究生導師們也反映,推薦免試生源總體質量優于統考生源。
研究生教育是為培養研究性科研人才,但是最近幾年不少考生為了逃避就業而選擇考研,從而導致“考研熱”。更多的人讀研是為了一紙文憑,研究生學習更多的是混日子,而不是真正的去研究學術。為了考研,不少學生大二、大三時就開始準備,跟考研無關的科目全然不顧。最后雖然以高分考取了名校讀研,但是其知識結構的缺陷與科研能力的缺乏,只會造成求學的困難,最終所謂的研究性學習,變成了混文憑。而名校在招研時減少統考的名額,重要專業甚至不接受統考生,不僅可以減少“死讀書”的研究生,更有利于研究生的全面發展,有利于學生全心投入科研中,讓考研不再是應試的工具。
我們不否認有這樣的一群人存在著,他們思維活躍,品學兼優,創新能力強,但是應試能力卻不足,但是通過推免,他們能夠脫穎而出,而不再被應試制度踢出局。同時,推免比例增加,很大程度也節約了社會成本。每年一到考研報考,不少考研過來人都會在網上曬考研成本,備考過程中就要花去上萬塊。
當然,對于四大名校大幅提高推免名額,也有部分持反對意見的人。
高考曾經一度被認為是唯一的出路,后來人們的觀點漸漸轉變了,高考沒發揮好,考研的時候還可以加把勁。名校推免比例增大,一般本科院校的學生想進入名校學習,難上加難,長此以往,可能會造成高中生更嚴重的“名校情節”,他們在考取了二本、三本院校后,卻寧愿回爐重學。推免比重過高,實質上是剝奪了其也院校、社會人士享受優質教育資料源的機會,客觀上造成了受教育機會的不平等。
名校加重推免比例,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如何避免推免變成權力的延伸呢?這是持反對意見的人們普遍擔心的。
記者認為,名校加重推免比例,首先就得做到政務公開,推免名額對全社會公布,接受考驗。而對于那些家庭背景特殊的學生來說,其身份的公開也是必要的,身份的公開不僅可以避免推免變成“權力的工具”,同時,也可能減少社會對推免制度的質疑。其次,不能以發表論文數做為推免標準,論文版面的買賣已經是個公開的秘密,代寫論文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對于推薦名額的考查應該以大學四年的表現與學習成績做參考。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