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科目
|
經濟學原理
|
代碼
|
801
|
(一)微觀部分:
1.消費者選擇理論:偏好、效用、優化選擇與需求、斯勒茨基方程、跨期選擇、不確定性、消費者剩余。
2.生產者理論:技術、成本最小化、成本曲線、利潤最大化與廠商供給。
3.市場結構理論:完全競爭市場、市場需求與行業供給、均衡與效率、壟斷市場、寡頭壟斷市場、要素市場理論。
4.公共品、外部性和信息。
(二)宏觀部分:
1.宏觀經濟指標。
2.經濟增長理論:索羅增長模型、內生增長模型。
3.失業、貨幣與通貨膨脹理論。
4.總需求理論:總需求與總供給模型、IS-LM 模型與總需求、財政、貨幣政策與總需求。
5.總供給理論:粘性工資模型、價格錯覺模型、不完全信息模型、粘性價格模型、菲利普斯曲線與總供給。
|
|||
科目
|
管理學
|
代碼
|
802
|
1.管理、管理者與組織。
2.管理思想的演進。
3.計劃職能概述。
4.戰略管理。
5.決策。
6.組織職能概述。
7.組織的職位設計與結構設計。
8.人力資源管理。
9.組織變革。
10.領導職能概述。
11.激勵。
12.控制職能概述。
13.組織績效的控制與改進。
|
|||
科目
|
區域經濟學
|
代碼
|
901
|
主要考察對區域經濟學的認識,內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區域經濟觀、國際區域經濟、國家區域經濟、總部經濟的相互關系,區域經濟發展梯度理論、區域經濟發展輻射理論、區域經濟產業結構分析、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理論和區域經濟發展的比較理論與方法的相互聯系;能運用區域經濟學的有關理論分析區域經濟中的現實問題。
|
|||
科目
|
管理信息系統
|
代碼
|
902
|
1、管理信息系統概念、應用及其發展。
2、管理信息系統結構、分類。
3、數據處理的主要目的、基本內容,數據文件,數據庫技術。
4、管理信息系統戰略規劃內容、實施步驟,諾蘭(Nolan)階段模型,BSP法工作步驟,U/C矩陣法步驟,開發MIS的策略。
5、管理信息系統分析。
6、管理信息系統設計,E-R模型、數據模型、關系的規范化。
7、管理信息系統實施。
8、決策支持、數據挖掘、大數據。
|
|||
科目
|
財務管理學
|
代碼
|
903
|
1、 財務管理概述。
2、財務管理的價值觀念。
3、財務分析。
4、財務戰略與預算。
5、籌資方式與資本結構決策。
6、投資決策原理與實務。
7、營運資金管理。
8、股利理論與政策
|
|||
科目
|
統計學
|
代碼
|
904
|
1、統計概述。
2、統計設計與統計調查。
3、統計整理。
4、統計指標。
5、時間數列分析。
6、統計指數。
7、抽樣推斷。
8、假設檢驗。
9、方差分析。
10、相關與回歸分析。
11、國民經濟統計概述。
|
|||
科目
|
企業戰略管理
|
代碼
|
401
|
1、戰略管理概論。
2、企業的外部環境分析、企業內部環境分析。
3、企業使命與戰略目標。
4、公司戰略選擇。
5、公司國際化經營戰略。
6、經營單位的競爭戰略選擇。
7、戰略評價方法及戰略選擇過程。
8、戰略實施與控制。
|
|||
科目
|
發展經濟學
|
代碼
|
402
|
1、發展經濟學的形成與發展。
2、經濟增長理論。
3、資本形成與經濟發展、人力資源與經濟發展、自然資源與經濟發展、技術進步與經濟發展。
4、發展中國家的二元經濟結構。
5、農村發展。
6、工業化與經濟發展。
7、平衡增長與不平衡增長戰略。
8、內向型發展戰略與外向型發展戰略。
9、增長與分配戰略。
10、制度與經濟發展。
|
科目
|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
代碼
|
803
|
主要考查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了解和認識,內容包括: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是哲學史的偉大變革;馬克思主義物質觀的基本內容;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規律理論;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基本內容;馬克思主義歷史觀與唯心主義歷史觀的根本區別;馬克思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及其規律性的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歷史主體理論;馬克思主義關于文化的本質特征、文化的社會功能理論。
|
|||
科目
|
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
|
代碼
|
611
|
主要考查思想政治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的概念、研究對象、基本范疇、學科特點和理論體系,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形成與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學與其它學科的關系,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研究意義等等,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研究與工作實踐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分析工具和方法論指導,為更加有效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學術研究和工作實踐奠定堅實的思想理論基礎。
|
|||
科目
|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
代碼
|
905
|
主要考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的基本概念、研究對象、理論基礎、功能特點、體系結構、歷史發展及繼承改革等。具體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和一般原則;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思想信息的獲取方法和分析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決策方法、實施方法、評估方法等等。
|
|||
科目
|
中國文化概論
|
代碼
|
906
|
主要考查:中國文化的基本理論;了解和掌握中國文化的基礎知識;中國文化發展的基本線索;各歷史時期文化發展的基本特點及文化學的基本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一定的文化功底。
|
科目
|
中國思想史
|
代碼
|
907
|
|
本科目為復試科目,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古代、近代思想史的掌握情況,學生對“中國思想”特質的領會程度。其內容包括:軸心時代至“五四”以后中國學術思想發展的線索與一般狀況、中國古代、近代思想史上重要人物的學術思想。了解中國思想史上的大事件及一般概念。
|
||||
科目
|
中國民族史
|
代碼
|
908
|
|
本科目為復試科目,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古代、近代民族史的了解程度,學生掌握中國民族碰撞交融的歷史軌跡與歷史經驗的狀況。其內容包括:北方民族史、匈奴史、中古北方民族史、西夏史、明清、近代漠南蒙古史等,以及中國民族史上重大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
|
||||
科目
|
中國古代史
|
代碼
|
403
|
|
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古代、近代民族史的了解程度,學生掌握中國民族碰撞交融的歷史軌跡與歷史經驗的狀況。其內容包括:北方民族史、匈奴史、中古北方民族史、西夏史、明清、近代漠南蒙古史等,以及中國民族史上重大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
|
||||
科目
|
民法
|
代碼
|
909
|
|
民法,主要考察學生對民法基本理論和制度的掌握情況,其具體內容包括:民法總論、物權法、債權法、婚姻繼承法。
|
||||
科目
|
刑法
|
代碼
|
910
|
|
刑法,主要考察學生對刑法基本理論和制度的掌握情況,其具體內容包括:刑法總論和刑法分論。
|
||||
科目
|
法理學
|
代碼
|
405
|
|
法理學,主要考察學生對于法學一般理論的掌握情況,其具體內容包括:法的本質與功能、法的歷史、法律體系、法律行為、法律責任、依法治國、法與社會等。
|
科目
|
普通物理
|
代碼
|
612
|
普通物理學包括力學、熱學、光學、電磁學和近代物理,考試內容包括質點力學、剛體力學;熱學包括氣體分子動力學和熱力學第一定律和熱力學第二定律;光學部分包括光的干涉、單縫夫瑯禾費衍射和光柵衍射、光的偏振;電磁學包括靜電場、穩恒磁場和電磁感應;近代物理包括狹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初步。
|
|||
科目
|
固體物理
|
代碼
|
804
|
本科目的考試內容包括晶體結構、晶格振動、能帶理論和金屬電子論等。要求考生深入理解其基本概念,有清楚的物理圖象,能夠熟練掌握基本的物理方法,并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
科目
|
量子力學
|
代碼
|
805
|
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與德布羅意假設,波函數與薛定諤方程,力學量的算符表示,定態微擾論,電子自旋與全同粒子體系。
|
|||
科目
|
光學
|
代碼
|
912
|
主要包括4部分內容
1.光的電磁理論 光波在各向同性介質中的傳播特性(光波的波長或頻率范圍,光波區別于其它電磁波的特性,光強、折射率、時諧均勻平面波、光程) 光波的偏振特性(五種偏振光的概念以及之間的關聯、左旋與右旋光波、偏振度) 光波在各向同性介質分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特性(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菲涅耳公式、反射率與透射率、全反射、布儒特性定律、半波損失、附加光程差)
2.光的干涉: 光的干涉現象及其基本原理(波疊加原理、相干與不相干) 光的相干條件和獲得相干光的方法 雙光束干涉(分波面與分振幅) 多光束干涉(高反射率膜、多層介質膜) 單層光學薄膜(增透或增反的條件) 邁克耳遜干涉儀和F-P干涉儀(結構、原理及應用)
3.光的衍射: 光的衍射現象及其基本原理;夫瑯和費單縫衍射、圓孔衍射、多縫衍射 光學成像系統的衍射和分辨本領 光柵(光柵方程、分光性能、閃耀光柵的特性) 菲涅耳圓孔和圓屏衍射、波帶片
4.晶體光學:光波在各向異性介質中的傳播特性(介電張量、單色平面波在晶體中的相速度和光線速度、菲涅耳方程、光在單軸晶體中的傳播、單軸晶體的折射率橢球和折射率面) 光波在單軸晶體界面的雙反射和雙折射 晶體光學器件(偏振器、波片和補償器) 偏振光和偏振器件的瓊斯矩陣表示 偏振光的干涉(平行偏振光的干涉)
|
|||
科目
|
大學物理
|
代碼
|
911
|
大學物理包括:運動和力,運動的守恒量和守恒定律;剛體的運動;氣體動理論,熱力學基礎;靜止電荷的電場;恒定電流的磁場;電磁感應,電磁場理論;機械振動和電磁振蕩,機械波和電磁波;波動光學;狹義相對論基礎;量子力學基礎.
|
|||
科目
|
熱力學與統計物理
|
代碼
|
406
|
本課程內容包括熱力學、統計物理學兩部分?荚囍饕獌热莅崃W基本定律,熱力學函數及其應用,相平衡和化學平衡,概率論的基本知識,統計物理學的基本概念,玻耳茲曼統計分布律,量子統計,系統理論。要求理解熱力學、統計物理學研究熱現象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熱學的基本宏觀與微觀理論,并對二者特點與聯系有較全面的認識。
|
|||
科目
|
電動力學
|
代碼
|
407
|
本課程考試的內容包括1.真空中的靜電場、場的性質和物理特征;2.場的邊值關系,在兩種介質分界面的躍變性質;3.由場方程、邊值關系,通過電荷分布確定場分布及極化電荷的分布;4.靜電場的勢描述。由勢分布確定場分布、荷分布;通過靜電勢的定解問題,確定靜 電勢的分布、場分布及介質極化性質的討論。
|
|||
科目
|
量子力學
|
代碼
|
408
|
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與德布羅意假設,波函數與薛定諤方程,力學量的算符表示,定態微擾論,電子自旋與全同粒子體系。
|
|||
科目
|
生物化學
|
代碼
|
613
|
掌握糖代謝、脂肪酸代謝、氨基酸代謝與核酸代謝的基本過程,遺傳物質DNA的復制、轉錄與翻譯的基本過程,蛋白質的高級結構以及與功能之間的關聯,核酸的高級結構,生物氧化過程中的電子傳遞系統,酶蛋白的動力學特征,維生素的功能等內容。
|
|||
科目
|
分子生物學
|
代碼
|
807
|
掌握染色體的基本組成;DNA復制、轉錄、翻譯的過程及調控;分子生物學的基本實驗方法及應用;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的基因表達調控;人類健康、疾病與基因表達的關系;基因組與比較基因組學等相關內容。
|
|||
科目
|
微生物學
|
代碼
|
808
|
掌握的主要內容包括微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微生物生物多樣性和分類、微生物生理和代謝、微生物生態學、微生物遺傳學、微生物免疫學及微生物生物技術等。要求考生對微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專業術語、技術原理有較深的了解;系統掌握微生物的系統分類、細胞結構與功能、生理代謝、遺傳變異、生態學和免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以及相關實驗技術;并具備應用這些知識和技術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
|||
科目
|
生物信息學
|
代碼
|
809
|
1、生物信息學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前沿技術。
2、生物學基礎知識。
3、生物信息學資源與數據挖掘工具。了解現階段已建立的主要分子數據庫的名稱和數據庫特性。序列分析和序列比對。
4、核酸序列的基本分析;表達序列標簽分析;蛋白質序列基本分析;序列相似性的相關概念和序列相似性的分析方法;序列對位排列,整體比對和局部比對算法;多重序列比對。
5、系統發生分析。分子系統發生和系統發生樹的基本概念,距離矩陣法構建分子系統樹,理解基于特征的構樹法。
6、后基因組信息學;蚪M信息學的基本概念;分子相互作用的網絡分析;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研究進展。
7、基因特征;基因預測蛋白質結構與預測;
8、蛋白質的結構及其實驗測定方法;蛋白質分類;蛋白質結構預測算法;蛋白質結構預測軟件。
9、蛋白質組信息學;蛋白質組分析的內容與基本方法;蛋白質組信息學相關資源。
10、RNA結構與預測;RNA的種類及結構;RNA的功能;RNA的結構預測;RNA二級結構預測應用—非編碼RNA的預測。
11、生物信息學在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中的應用。
|
|||
科目
|
植物生物技術
|
代碼
|
913
|
掌握基本概念;無菌操作原理與技術;胚培養、胚珠培養和胚乳培養意義;器官發生、體細胞胚胎發生與植株再生及促進細胞分化的方法手段;影響原生質體分離因素及植板率統計技術;原生質體融合方法;離體培養誘發單倍體的意義、花藥培養及其影響因素;小孢子培養、單倍體細胞培養在育種中的應用。基因克隆載體需滿足條件;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及應用;基因克隆原理及方法。農桿菌介導的遺傳轉化機理,Ti質粒的改造和利用,農桿菌介導的基因轉移方法;外源基因表達的沉默機理。分子標記在遺傳圖譜的構建原理與方法;植物數量性狀QTL的定位分析方法。
|
|||
科目
|
分子生物學
|
代碼
|
914
|
掌握染色體的基本組成;DNA復制、轉錄、翻譯的過程及調控;分子生物學的基本實驗方法及應用;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的基因表達調控;人類健康、疾病與基因表達的關系;基因組與比較基因組學等相關內容。
|
|||
科目
|
遺傳學
|
代碼
|
915
|
遺傳學三大定律的內容及實質、孟德爾定律的擴展、性別決定及伴性遺傳、遺傳連鎖分析與染色體作圖、細菌及病毒的遺傳學分析、染色體畸變的類型及細胞和遺傳學效應、細胞質遺傳、數量性狀遺傳、影響群體遺傳學的因素、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遺傳重組的的類型及實質。
|
|||
科目
|
普通生物學
|
代碼
|
409
|
1、生命的基本特征
2、高等植物組織結構與功能的基本知識;
3、高等動物結構與功能的基本知識;
4、生物生殖的基本類型以及高等動、植物生殖、發育過程;
5、生物遺傳變異的基本理論;
6、生物分類原則,生物各類群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屬種以及各類群在自然界的分布和生態位;
7、生物進化的證據,生物進化的機理,地球上生命起源的過程,生物類群的進化關系;
8、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的規律、生物生命活動的協調及其對環境的適應性,人與環境的關系。
|
|||
科目
|
現代生物技術概論
|
代碼
|
410
|
掌握生物技術的定義、種類、相互關系。掌握基因工程概況,DNA的提取與純化,目的基因的獲取,基因克隆載體,DNA重組,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轉化子的篩選和重組子的鑒定。掌握細胞工程的基礎知識與技術,植物細胞工程,動物細胞工程。掌握發酵工程概況,微生物發酵過程,液體深層發酵。掌握酶的基本知識,酶的發酵生產和分離純化,酶分子的改造,酶和細胞的固定化,酶反應器及生物傳感器。掌握蛋白質工程的研究方法。掌握植物生物技術和動物生物技術。掌握生物技術與食品加工及檢驗。掌握生物技術在疫苗生產和疾病診斷領域的應用。掌握基因治療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掌握生物技術在污水處理、大氣凈化領域的應用。掌握生物技術在應用中所存在的安全性問題及其應對措施。
|
科目
|
機械工程控制基礎
|
代碼
|
810
|
|
1、機械工程控制的基本概念、機械工程控制系統的基本結構、組成及工作原理、機械控制系統的分類、對自動控制系統的基本要求、反饋控制的基本原理。
2、控制系統的數學模型建立、傳遞函數、非線性數學模型的線性化、系統方框圖及簡化、相似原理、工程實例中的數學模型建立與傳遞函數求解。
3、控制系統的時域分析法:一、二階系統時間相應曲線的基本形狀與系統參數的關系,控制系統瞬態性能指標的定義及計算方法,系統誤差及穩態誤差的分析計算。
4、控制系統的頻域分析法:頻率響應、頻率特性、典型環節頻率特性的極坐標圖、系統奈奎斯特圖、典型環節頻率特性的對數坐標圖、頻率特性的性能指標、最小相位系統和非最小相位系統、工程實例中的頻域分析。
5、線性控制系統的穩定性:系統穩定的基本概念及穩定條件、代數穩定性判據(Routh)、幾何穩定性判據(Nyquist、Bode)、系統的相對穩定性、相位裕度和幅值裕度、工程實例中的穩定性分析。
控制系統性能校正:系統的性能指標、系統閉環零點、極點的分布與系統性能的關系、系統校正的概念和方式、系統串聯校正方法。
|
||||
科目
|
材料力學
|
代碼
|
811
|
|
1、材料力學的任務、基本假設、基本概念和桿件變形的基本形式。(熟練掌握)
2、拉伸、壓縮與剪切。(熟練掌握)
3、扭轉。(熟練掌握)
4、彎曲內力、應力和彎曲變形。(熟練掌握)
5、應力和應變分析,強度理論。(熟練掌握)
6、組合變形。(掌握)
7、壓桿穩定。(掌握)
8、動載荷基本概念。(掌握)
9、交變應力基本概念。(掌握)
|
||||
科目
|
機械設計
|
代碼
|
812
|
|
以通用機械零件的設計計算為核心,主要考查學生對機械零件的類型、特點、材料、標準的了解程度,重點在于對機械零件的工作原理、失效形式、強度計算、摩擦與磨損、壽命與可靠性,以及對機械設計原理和規律的理解和認知。
|
||||
科目
|
機械原理
|
代碼
|
813
|
|
1、機構的結構分析: 機構的組成、機構具有確定運動的條件、平面機構自由度的計算。
2、平面機構的運動分析: 用瞬心法作機構的速度分析、用矢量方程圖解法作機構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3、平面機構的力分析:運動副中的摩擦力的確定。
4、機械的效率和自鎖
5、機械的平衡:剛性轉子的平衡計算、平衡實驗。
6、機械的運轉及其速度波動的調節:穩定運轉狀態下機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動及其調節。
7、平面連桿機構及其設計:平面四桿機構的類型、平面四桿機構的基本知識。
8、凸輪機構及其設計:推桿的運動規律、盤形凸輪輪廓曲線的設計、凸輪機構基本尺寸的確定。
9.齒輪機構及其設計:齒廓嚙合基本定律、漸開線齒廓及其嚙合特點、漸開線標準齒輪的基本參數和幾何尺寸計算、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的嚙合傳動、漸開線齒廓的切制原理與根切現象、平行軸斜齒圓柱齒輪的嚙合特點、斜齒圓柱齒輪傳動;直齒錐齒輪傳動;蝸桿傳動。
10、齒輪系及其設計:定軸輪系、周轉輪系及復合輪系傳動比的計算。
11、其它常用機構:棘輪機構、槽輪機構、不完全齒輪機構、萬向鉸鏈機構的工作原理和運動特點。備注:需要計算器、三角板等運算作圖工具
|
||||
科目
|
機械工程控制基礎
|
代碼
|
916
|
|
1、機械工程控制的基本概念、機械工程控制系統的基本結構、組成及工作原理、機械控制系統的分類、對自動控制系統的基本要求、反饋控制的基本原理。
2、控制系統的數學模型建立、傳遞函數、非線性數學模型的線性化、系統方框圖及簡化、相似原理、工程實例中的數學模型建立與傳遞函數求解。
3、控制系統的時域分析法:一、二階系統時間相應曲線的基本形狀與系統參數的關系,控制系統瞬態性能指標的定義及計算方法,系統誤差及穩態誤差的分析計算。
4、控制系統的頻域分析法:頻率響應、頻率特性、典型環節頻率特性的極坐標圖、系統奈奎斯特圖、典型環節頻率特性的對數坐標圖、頻率特性的性能指標、最小相位系統和非最小相位系統、工程實例中的頻域分析。
5、線性控制系統的穩定性:系統穩定的基本概念及穩定條件、代數穩定性判據(Routh)、幾何穩定性判據(Nyquist、Bode)、系統的相對穩定性、相位裕度和幅值裕度、工程實例中的穩定性分析。
控制系統性能校正:系統的性能指標、系統閉環零點、極點的分布與系統性能的關系、系統校正的概念和方式、系統串聯校正方法。
|
||||
科目
|
材料力學
|
代碼
|
917
|
|
1、材料力學的任務、基本假設、基本概念和桿件變形的基本形式。(熟練掌握)
2、拉伸、壓縮與剪切。(熟練掌握)
3、扭轉。(熟練掌握)
4、彎曲內力、應力和彎曲變形。(熟練掌握)
5、應力和應變分析,強度理論。(熟練掌握)
6、組合變形。(掌握)
7、壓桿穩定。(掌握)
8、動載荷基本概念。(掌握)
9、交變應力基本概念。(掌握)
|
||||
科目
|
機械設計
|
代碼
|
918
|
|
以通用機械零件的設計計算為核心,主要考查學生對機械零件的類型、特點、材料、標準的了解程度,重點在于對機械零件的工作原理、失效形式、強度計算、摩擦與磨損、壽命與可靠性,以及對機械設計原理和規律的理解和認知。
|
||||
科目
|
機械原理
|
代碼
|
919
|
|
1、機構的結構分析: 機構的組成、機構具有確定運動的條件、平面機構自由度的計算!
2、平面機構的運動分析: 用瞬心法作機構的速度分析、用矢量方程圖解法作機構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3、平面機構的力分析:運動副中的摩擦力的確定。
4、機械的效率和自鎖
5、機械的平衡:剛性轉子的平衡計算、平衡實驗。
6、機械的運轉及其速度波動的調節:穩定運轉狀態下機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動及其調節。
7、平面連桿機構及其設計:平面四桿機構的類型、平面四桿機構的基本知識。
8、凸輪機構及其設計:推桿的運動規律、盤形凸輪輪廓曲線的設計、凸輪機構基本尺寸的確定。
9、齒輪機構及其設計:齒廓嚙合基本定律、漸開線齒廓及其嚙合特點、漸開線標準齒輪的基本參數和幾何尺寸計算、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的嚙合傳動、漸開線齒廓的切制原理與根切現象、平行軸斜齒圓柱齒輪的嚙合特點、斜齒圓柱齒輪傳動;直齒錐齒輪傳動;蝸桿傳動。
10、齒輪系及其設計:定軸輪系、周轉輪系及復合輪系傳動比的計算。
11、其它常用機構:棘輪機構、槽輪機構、不完全齒輪機構、萬向鉸鏈機構的工作原理和運動特點。備注:需要計算器、三角板等運算作圖工具
|
||||
科目
|
機械工程測試技術基礎
|
代碼
|
415
|
|
主要考查掌握機械工程測試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的程度,內容包括:測試技術系統組成、信號時域和頻域描述方法;信號頻譜概念、頻譜分析和相關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數字信號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測試裝置靜態、動態特性指標和不失真測試條件;常用傳感器結構、原理、特點;常用信號調理電路原理;了解顯示記錄儀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
||||
科目
|
機械優化設計
|
代碼
|
416
|
|
主要考查對機械優化設計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算法的了解程度,內容包括:
1、機械優化設計概述。
2、優化設計的概念、術語和幾何描述。
3、優化方法的數學基礎。
4、一維優化方法
5、無約束優化方法。
6、約束優化方法。
|
科目
|
物理化學
|
代碼
|
837
|
|
1、化學熱力學:熱力學基礎,溶液與相平衡,化學平衡。
2、統計熱力學:獨立子系統的微觀狀態,能量、熵與配分函數的關系;能量分布和宏觀狀態間的關系,Boltzmann能量分布,配分函數的定義、物理意義和析因子性質。
3、電化學: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機理,Debye—Hueckel極限公式,原電池電動勢與熱力學函數的關系, Nernst方程。
4、動力學:化學反應速率、反應速率常數及反應級數。 建立速率方程的近似方法。
5、界面現象:表面張力和表面Gibbs函數,彎曲界面的附加壓力和Laplace公式,Kelvin公式,,Young方程,Gibbs吸附等溫式,Langmuir單分子層吸附模型和吸附等溫式。
6、膠體化學:膠體的若干重要性質,膠團的結構和擴散雙電層,憎液溶膠的DLVO理論,電解質對溶膠和高分子溶液穩定性的作用。
|
||||
科目
|
固體物理
|
代碼
|
804
|
|
本科目的考試內容包括晶體結構、晶格振動、能帶理論和金屬電子論等。要求考生深入理解其基本概念,有清楚的物理圖象,能夠熟練掌握基本的物理方法,并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
科目
|
材料科學基礎
|
代碼
|
816
|
|
第1章 晶體結構
1.1 晶體學基礎
1.2 金屬的晶體結構
1.3 合金相結構
1.3.1 固溶體
1.3.2 中間相(金屬化合物)
第2章 晶體缺陷
2.1 點缺陷
2.2 位錯
2.2.1 位錯的基本類型和特征
2.2.2 柏氏矢量。
2.3.3 位錯的運動
2.3.4 位錯的彈性性質
2.3.5 位錯的生成和增殖
2.3.6 實際金屬晶體中的位錯。
2.3表面與界面
第3章 固體中的擴散
3.1 表象理論
3.2 擴散的熱力學分析
3.3 擴散的原子理論
3.3.1 擴散機制
3.3.2 原子跳躍和擴散系數
3.4 擴散激活能
3.5 影響擴散的因素
3.6 反應擴散
第4章 純金屬的凝固
4.1 液態金屬結構
4.2 晶體凝固的熱力學條件
4.3 形核
4.4 晶體長大
4.5 凝固后的晶粒大小控制
第5章 二元系相圖及其合金的凝固
5.1 相圖的表示和測定方法
5.2 二元相圖分析
5.2.1 勻晶相圖及固溶體合金結晶
5.2.2 共晶相圖及共晶合金的結晶
5.2.3 包晶相圖及包晶合金的結晶
5.2.4 其它類型的二元合金相圖
5.2.5 二元相圖實例分析(鐵碳合金的組織及其性能)
5.3 二元合金的凝固理論
5.3.1 固溶體的凝固理論
5.3.2 共晶凝固理論
5.3.3 合金鑄錠(件)的組織與缺陷
5.4 相圖熱力學的基本要點
第6章 三元相圖
6.1 三元相圖基礎
6.2 三元勻晶相圖
6.3 固態互不溶解的三元共晶相圖
6.4 固態有限溶解的三元共晶相圖
6.5 三元相圖小結
6.6 三元相圖實例分析
第7章 材料的形變和再結晶
7.1 晶體的塑性變形
7.1.1 單晶體的塑性變形
7.1.2 多晶體的塑性變形
7.1.3 合金的塑性變形
7.1.4 塑性變形對材料組織與性能的影響
7.2 回復與再結晶
7.3 熱變形與動態回復、動態再結晶
|
||||
科目
|
金屬塑形加工學
|
代碼
|
817
|
|
第一部分 軋制理論部分:
1.軋制變形區的概念及軋制變形基本理論:軋制變形的表示方法,實現軋制過程的條件,軋制變形的基本原理
2.軋制過程中的橫變形寬展:寬展在軋制過程中的應用實例
3.軋制過程中的前滑與后滑:軋制過程中的運動學,中性角的確定,前、后計算及應用實例
4.連續軋制中工藝:連軋關系及連軋常數, 連軋的堆拉系數及堆拉率確定
5.軋制壓力計算:單位軋制壓力的計算,軋制壓力計算及應用實例
6.異步軋制理論 :異步軋制理論,軋輥直徑不對稱(異徑)軋制理論
軋制變形實驗
最大咬入角及摩擦系數的測定;軋制過程的寬展及其影響因素實驗 ;前滑實驗
第二部分 軋鋼工藝學部分
7.型鋼生產:型鋼特點及生產工藝
8.線材生產:線材生產工藝及特點;高速線材生產工藝; 控制冷卻和控制性能
9.軌梁生產:鋼軌生產工藝;H型鋼生產;控制軋制及控制冷卻應用
10.中厚鋼板生產:中厚鋼板生產工藝; 中厚鋼板壓下規程設計
11.熱軋薄板帶鋼生產: 熱連軋帶鋼生產工藝; 熱連軋板帶鋼軋制規程設計
12.冷軋板帶鋼生產:冷軋板帶鋼生產工藝特點;冷軋板帶鋼軋制規程設計
13.板帶材高精度軋制和板形控制:板帶材軋制中的厚度控制原理及應用實例
14.斜軋穿孔原理:斜軋過程中的軋制變形;斜軋穿孔過程的咬入條件;孔腔形成機理;二輥斜軋穿孔工藝
15.鋼管定徑與減徑生產工藝: 鋼管空心軋制理論;二輥式定、減徑工藝及特點
|
||||
科目
|
無機非金屬材料
|
代碼
|
819
|
|
第1章 晶體結構
1、掌握空間點陣、晶胞、晶面指數、晶向指數、配位數、離子極化、同質多晶、類質同晶等基本概念;
2、理解最緊密堆積原理,掌握晶體結構中的間隙、鮑林規則;
3、掌握NaCl型、閃鋅礦型、纖鋅礦型、螢石型、金紅石型、鈣鈦礦型、尖晶石型等典型無機化合物的晶體結構;
4、掌握典型的島狀、鏈狀、層狀、架狀硅酸鹽的結構并能夠進行性能分析;
第2章 晶體結構缺陷
1、掌握熱缺陷、弗倫克爾缺陷、肖特基缺陷、固溶體、非化學計量化合物等基本概念;
2、掌握缺陷方程的書寫方法,會計算缺陷濃度;
3、掌握各種點缺陷的形成條件及對晶體性質的影響。
第3章 非晶態結構及性質
1、掌握分化與縮聚,網絡形成體、中間體和改變體,橋氧和非橋氧,硼反,F象等概念;
2、能夠判斷影響熔體粘度、表面張力、熔化溫度等原因;
3、會計算玻璃的結構參數,并能夠利用結構參數對玻璃的性能進行分析。
第4章 固體表面與界面
1、掌握潤視角、離子交換容量、聚沉值、觸變性、濾水性和可塑性等概念
2、理解離子的交換順序及影響因素;
3、掌握潤濕的類型及條件,會利用Young方程計算接觸角;
第5章 相平衡和相圖
1、掌握獨立組元數、相、自由度、相平衡、無變量點、連線規則、切線規則等
2、會分析二元、三元系統相圖冷卻析晶過程或加熱分解過程
第6章 固體中的擴散
1、掌握穩態擴散和非穩態擴散,本征擴散和非本征擴散等基本概念;
2、掌握擴散熱力學的基本知識;掌握影響擴散的因素;
3、會計算擴散系數和擴散活化能
第7章 固相反應
1、能夠利用拋物線速度方程、楊德方程和金斯特林格方程計算固相反應時間;
2、 掌握影響固相反應的因素
第8章 相變過程
1、掌握相變的分類及條件;
2、掌握成核-長大機理及影響因素
3、掌握條幅分解機理及顯微結構特征
第9章 燒結過程
1、掌握泰曼溫度、初次再結晶、二次再結晶、晶粒長大等概念;
2、了解燒結的推動力;
3、掌握固相燒結初期、中期、末期動力學模型。
4、掌握影響燒結的因素。
|
||||
科目
|
材料化學
|
代碼
|
820
|
|
1、材料化學研究的意義,材料發展的過程,材料的分類。
2、材料化學的理論基礎
晶體與非晶體的概念,晶體的宏觀特征,非晶態結構的幾何特征,晶態與非晶態的轉化,晶體材料的微觀結構;
晶體的能帶理論,缺陷理論,非整比化合物;
相圖化學(相律、二元系相圖和三元系相圖),固態相變;
聚合物的結構特征。
3、材料結構的表征
熱分析技術(熱重分析、差熱和差示掃描量熱分析及應用)
顯微技術(光學顯微鏡、透射電子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技術)
X射線衍射技術(粉末法X射線衍射、單晶法X射線衍射分析技術)。
波譜技術(紫外及可見分光光譜、分子振動波譜、核磁共振譜、原子吸收光譜、發射光譜、火焰原子發射法、材料的表面分析技術)。
4、材料制備化學
晶體材料的制備(陶瓷法、化學法、化學氣相沉淀法制備晶體材料等);
微晶顆粒和團簇的制備;
晶體生長(熔體固化法和溶液結晶法);
聚合物材料的制備;
5、材料的結構與物理性能
6、新型結構材料(高溫結構材料、輕型結構材料、超低溫材料、超硬材料、超塑性合金、非晶態金屬材料、工程塑料和復合材料等);
7、新型功能材料(記憶合金、減震材料、儲氫材料、液晶材料、超導材料、光導纖維、分離膜等);
8、功能轉換材料(熱電材料、壓電材料、光電材料、熱釋材料、磁光材料、電光材料、聲光材料等)。
|
||||
科目
|
控制軋制與控制冷卻
|
代碼
|
921
|
|
第1章 鋼的強化和韌化理論基礎
1、細晶強化、析出強化、位錯強化及固溶強化對材料強韌性的影響。
2、鋼材的韌化理論及影響材料韌性的因素。
第2章 鋼的熱加工金屬學基礎
1、奧氏體熱加工過程中組織結構變化。
2、解奧氏體熱加工過程對動態再結晶晶粒大小的影響因素。
3、奧氏體未再結晶區細化晶粒的機理。
4、合金元素Nb對奧氏體再結晶的影響。
5、加熱溫度、軋制溫度、道次壓下率及間隙時間對靜態再結晶的影響。
第3章 鋼在變形條件下的相變及中高碳鋼控制軋制和控制冷卻
1、了解合金元素、變形條件對奧氏體向鐵素體轉變的Ar3的影響。
2、了解合金元素、變形條件對奧氏體向珠光體、貝氏體轉變的影響。
3、了解中高碳鋼強韌化機制、中高碳鋼的再結晶特點。
第4章 鋼材控制冷卻理論基礎
了解控制冷卻各階段(一次冷卻及二次冷卻)冷卻的目的,不同軋材控冷的方法及強韌化機理。
教學參考書目
1、王永明,李曼云. 控制軋制與控制冷卻 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
2、王占學 控制軋制與控制冷卻 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
|
||||
科目
|
高分子材料
|
代碼
|
922
|
|
1、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原理:高分子的基本概念,自由基聚合,離子、配位聚合及其他聚合反應,鏈式共聚合反應,逐步聚合反應。
2、高聚物的結構:高分子的鏈結構和凝聚態結構,鏈的構象、高分子鏈的柔順性的表征方法和影響其柔順性的結構因素;高分子材料凝聚態結構,高聚物的晶態與非晶態結構,高聚物的取向結構,高分子液晶態及結構。
3、高分子材料的主要性質:高聚物的分子運動和熱轉變,高聚物熔體的流變性,高聚物的電性能,高聚物的熱性能,高分子材料的氣密性,耐高低溫性能。
4、高聚物材料的力學性能:力學性能及其物理量,玻璃態和結晶態高聚物的力學性質,高彈態聚合物的力學性質,高聚物的屈服行為,高聚物的斷裂和強度,力學性能與結構的關系。
5、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塑料擠出成型,塑料注射成型,塑料吹塑成型與壓制成型。
6、高分子共混和復合材料:共混物的形態結構、性能。高聚物共混的一般行為,高聚物共混物的制備方法,共混高聚物的物理力學性質,高聚物復合增強,高聚物基復合材料。
7、高聚物的分析與表征:高分子材料的化學分析,高分子材料的波譜分析,高分子材料的熱分析與熱力分析,透射電鏡與掃描電鏡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應用。
復習參考書:
化學工業出版社《高分子材料》,高俊剛,李源勛主編,2002年6月
化學工業出版社《高分子材料》,黃麗主編,2012年2月,第二版
化學工業出版社《高分子化學》,潘祖仁主編,2014年1月,第五版
科學出版社《聚合物基復合材料》,王汝敏,鄭水蓉,鄭亞萍編,第二版
|
||||
科目
|
材料制備科學與技術
|
代碼
|
923
|
|
1、材料制備科學與技術的作用和地位。
2、實驗室材料制備的常用方法,以及涉及的理論基礎和原理。
①高溫合成:
實驗室高溫獲得的方法;
高溫反應的類型;
高溫固相反應的機理和特點。
②水熱和溶劑熱合成:
水熱合成和溶劑熱合成基礎;
水熱反應機理,以及水熱和溶劑熱合成在功能材料中的應用;
反應釜的特點及水熱與溶劑熱合成程序。
③溶劑-凝膠法合成:
溶膠-凝膠法合成基礎;
溶膠-凝膠法反應機理,以及溶膠-凝膠法合成在功能材料中的應用;
溶膠-凝膠法的合成程序。
3、幾類無機功能材料的制備方法
①納米材料的制備:
納米材料的特點,納米材料的應用前景和發展前景;
固態法制備納米材料的方法;
由溶液制備納米材料的方法;
由氣相制備納米材料的方法。
②無機膜材料的制備:
無機膜材料的特點,應用和發展;
無機膜的三大制備技術;
溶膠-凝膠制備無機膜材料。
③復合材料的制備:
復合材料的特點,應用和發展;
復合材料的常用制備方法。
參考書目
《無機合成與制備化學》,徐如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第一版
《新型功能復合材料制備新技術》,童忠良,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10第一版
|
||||
科目
|
金屬材料學
|
代碼
|
924
|
|
第一篇 鋼鐵材料
第1章 鋼鐵材料的合金化原理
1.1 碳鋼簡介
1.2 鋼中合金元素與鐵和碳的相互作用
1.2.1 鋼中常用的合金元素及在鋼中的存在形式
1.2.2 合金鋼中的相
1.2.3 Me與鐵的相互作用及對Fe-Fe3C相圖的影響
1.2.4 Me對固溶體中碳活度、擴散系數及奧氏體層錯能的影響
1.3 合金元素對鋼組織轉變的影響
1.3.1 合金元素對鋼加熱轉變的影響
1.3.1 合金元素對鋼冷卻轉變的影響
1.4 合金元素對鋼的強度、塑性及韌性的影響
1.4.1合金元素對鋼的強度的影響
1.4.2合金元素對鋼的塑性及韌性的影響
1.5 合金元素對鋼的工藝性能的影響
1.5.1 合金元素對鋼冷態成型的影響
1.5.2 合金元素對鋼切削加工性的影響
1.5.3 合金元素對鋼焊接性的影響
1.5.4 合金元素對鋼熱處理工藝性能的影響
1.6 微量Me在鋼中的作用
1.7 合金鋼的分類與編號
第2章 工程構件用鋼
2.1 工程構件用鋼的工作條件、性能要求
2.2 工程構件用鋼的合金化
2.3 典型工程構件用鋼
2.3.1 鐵素體-珠光體鋼
2.3.2 微珠光體低合金高強度鋼
2.3.3 低碳貝氏體型鋼
2.3.4 鋼針狀鐵素體型鋼
2.3.5 鐵素體--馬氏體雙相鋼
第3章 機器零件用鋼
3.0 引言
3.1 滲碳鋼
3.2 調質鋼
3.3 彈簧鋼
3.4 軸承鋼
3.5 低碳馬氏體鋼
3.6 耐磨鋼、易削鋼、大鍛件用鋼
第4章 工模具鋼
4.1 工模具鋼的分類和基本性能
4.2 刃具鋼
4.3 冷作模具鋼
4.4 熱作模具鋼
4.5 常用量具鋼
第5章 不銹鋼
5.1 概論
5.2 合金元素對不銹鋼組織和性能的影響
5.3 鐵素體不銹鋼
5.4 馬氏體不銹鋼
5.5 奧氏體不銹鋼
5.6 雙相不銹鋼
第6章 耐熱鋼及耐熱合金
6.1 耐熱鋼及合金的工作條件及性能
6.2 鐵素體型耐熱鋼
6.3 工業爐用耐熱鋼
6.4 奧氏體型耐熱鋼
6.5 鎳基耐熱合金及新型耐熱合金
第7章 鑄鐵
7.1 鑄鐵的特點和分類
7.2 鑄鐵的石墨化
7.3 灰鑄鐵
7.4 可鍛鑄鐵
7.5 球墨鑄鐵
第二篇 有色金屬材料
第8章 鋁及鋁合金
8.1 工業純鋁
8.2 鋁合金的組織特點及分類
8.3 鋁的合金化
8.4 鋁合金的時效
8.5 變形鋁合金
8.6 鑄造鋁合金
第9章 鎂及鎂合金
9.1 鎂合金中的合金元素
9.2 鎂合金
9.2.1 變形鎂合金
9.2.2 鑄造鎂合金
第10章 銅及銅合金
10.1 銅中的合金元素
10.2 工業純銅
10.3 黃銅
10.4 青銅
10.5 白銅
第11章 鈦及鈦合金
11.1 鈦的特性及鈦冶金基礎
11.2 鈦合金物理冶金基礎
11.3 鈦合金的分類及熱處理
11.4 鈦合金的發展及應用
11.5 鈦合金的生產工藝
主要參考書:
1.《金屬材料學》,趙莉萍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
2.《金屬材料學》,戴起勛主編,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3.《金屬材料學》,吳承建主編,冶金工業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
||||
科目
|
現代分析方法
|
代碼
|
925
|
|
第一章 X射線的性質
考試內容范圍說明:X射線定義;波長范圍;X射線的本質屬性(波粒二相性);X射線波動方程;X射線能量與動量表達式及式中各參數物理意義;根據波動性與粒子性對X射線宏觀特性的分類; X射線管構成及其基本工作原理;X射線管電壓及電流定義;連續(特征)X射線譜隨管電壓管電流和陽極靶原子序數變化的基本規律及原理;線吸收系數和透射系數的定義及物理意義;質量吸收系統及其決定因素;Z一定時質量吸收系數隨入射波長的變化規律及物理意義;X射線真吸收、光電效應、熒光輻射、俄歇電子的定義及物理本質;X射線真吸收的應用;X射線散射的分類;相干散射及非相干散射的定義及物理意義;X射線防護材料選擇的依據;
第二章 X射線的衍射方向
考試內容范圍說明:考試內容范圍說明:14種布喇菲點陣;晶向指數和晶面指數定義及確定;簡單點陣的晶面間距公式布拉格方程的推導及物理意義;布拉格角及衍射角的定義;布拉格方程的簡化;衍射級數的概念;布拉格方程的討論;布拉格方程的應用;三種不同晶體X射線衍射的基本原理、應用及異同點的對比;
第三章 X射線的衍射強度
考試內容范圍說明:X射線在晶體中衍射的概念;結構因數表達式及其物理意義;由同類原子組成的簡單點陣、體心點陣、面心點陣結構因數的指導及消光規律;洛倫茲因素的物理意義;洛倫茲因素考慮的三種衍射幾何條件及其物理意義;影響衍射的其它因數的種類及定義;多晶衍射強度表達公式及其各參數的物理意義;
第四章 多晶體分析方法
考試內容范圍說明:德拜相機的構造和基本工作原理;德拜相機中底片的安裝方法及各種方法的優缺點;德拜照相法中的誤差修正方法;利用德拜照相法結果標定晶體結構的基本過程;對稱聚集照相法的工作原理;平板照相法的工作原理;德拜、對稱聚集和平板照相三種方法的異同點、優缺點對比;晶體單色器;X射線衍射儀基本結構及工作原理;
第五章 物相分析及點陣參數精確測定
5.1定性分析
了解X射線衍射法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及JCPDS卡片的組成
5.2定量分析
了解X射線定量分析的基本過程及可能遇到的困難。
5.3點陣參數的精確測定
了解X射線法精確測定點陣參數過程中誤差的主要來源及對誤差進行修正的圖解外推法、最小二乘法和標準樣校正法的基本原理。
考試內容范圍說明:定性分析基本原理;PDF卡片的內容;定性分析基本過程;定量分析基本原理;定量分析單線條法、內標法、K值法及參比強度法基本原理;點陣參數精確確定過程的誤差來源、圖解外推和最小二乘法基本原理;標準樣品校準法基本原理;
第六章 電子光學基礎
6.1電子波與電磁透鏡
了解電子波的基本特性及電磁透鏡的基本組成及工作原理。
6.2 電磁透鏡的像差與分辨本領
了解球差、像散和色差三種不同像差產生的基本原理,理解衍射效應和像差對電磁透鏡分辨率的影響。
6.3 電磁透鏡的景深和焦長
了解電磁透鏡景深和焦長物理含義及對二者的影響因素。
考試內容范圍說明:光學顯微鏡分辨率極限;電子波波長特征;電磁透鏡的基本結構;電子在電磁透鏡中運動軌跡分析;電磁透鏡的焦距及放大倍數確定;影響電磁透鏡焦距的因素;像差分類及各類像差影響因素、消除方法;分辨率定義;決定電磁透鏡分辨率的因素;電磁透鏡的景深和焦長定義及其物理意義;
第七章 透射電子顯微鏡
7.1透射電子顯微鏡的結構和成像原理
了解透射電子顯微鏡的基本結構及成像原理。
7.2 主要部件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了解樣品臺、電子束傾斜與平移裝置、消像散器和光闌的基本結構及工作原理
7.3透射電子顯微鏡分辨本領和放大倍數的測定
了解決定透射電子顯微鏡分辨率的主要因素和測定其放大倍數的基本方法。
考試內容范圍說明:透射電子顯微鏡的基本結構及成像原理;成像操作與電子衍射操作的異同;主要部件:樣品平衡與傾斜裝置、樣品臺、光闌、消像散器的結構及工作原理;透射電子顯微鏡分辨率的分辨率定義、分類;放大倍數確定方法;
第八章 電子衍射
8.1概述
了解電子衍射與X射線衍射的差別。
8.2電子衍射原理
理解倒易點陣基本概念及愛瓦爾德圖解法基本原理,掌握晶帶定理及其應用電子衍射的基本原理,
8.3電子顯微鏡中的電子衍射
了解決定電子衍射產生的主要因素。
8.4單晶體電子衍射花樣標定
理解已知和未知晶體結構單晶衍射花樣的標定方法。
8.5復雜電子衍射花樣
了解復雜電子衍射花樣的標定的主要過程。
考試內容范圍說明:電子衍射與X射線衍射異同;倒易點陣的性質;愛瓦爾德球圖解法推導布拉格方程;倒易點陣的擴展及其對電子衍射的影響;電子衍射基本公式推導;有效相機常數和選區電子衍射定義;簡單晶體的電子衍射標定方法;未知晶體標定方法;
第九章 晶體薄膜衍襯成像分析
9.1概述
9.2 薄膜樣品的制備方法
了解透射薄膜樣品制備的工藝方法。
9.3衍射襯度成像原理
了解衍射襯度基本概念及利用衍射襯度成像的基本原理。
9.4消光距離
了解消光距離的基本概念。
9.5 衍襯運動學
理解衍襯運動學的基本假設、理想晶體衍射強度和衍襯運動學基本方程的推導和應用。
9.6 衍襯動力學簡介
了解運動學理論的不足之處與適用范圍和完整、不完整晶體運動學方程。
9.7晶體缺陷分析
考試內容范圍說明:金屬和陶瓷樣品薄膜樣品的制備基本要求及工藝過程;薄膜樣品的衍射襯度成像原理分析(包括明場像、暗場像和中心暗場像);消光距離定義;衍襯運動學的基本假設;理想晶體的衍射強度;
第十章 掃描電子顯微鏡
10.1電子束與固體樣品作用時產生的信號
了解電子束與固體樣品作用時產生信號的種類、特征及應用。
10.2掃描電子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工作原理
了解掃描電子顯微鏡結構和成像原理。
10.3 掃描電子顯微鏡的主要性能
了解掃描電子顯微鏡中電子與固體樣品相互作用時產生的各種信號的分辨率及放大倍數測定的主要方法。
10.4 表面形貌襯度原理及其應用
理解掃描電子顯微鏡中二次電子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斷口分析、樣品表面形貌觀察中的應用
10.5 原子序數襯度原理及其應用
了解掃描電子顯微鏡中背散射電子、吸收電子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應用。
考試內容范圍說明:電子束與固體樣品作用時產生信號的種類、特征及應用;掃描電子顯微鏡的結構及工作原理;掃描電子顯微鏡分辨率及放大倍數的確定方法;二次電子像及背散射電子像的成像及其應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用金屬及陶瓷樣品的制備方法;
第十一章 電子探針顯微分析
11.1電子探針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了解波譜儀和能譜儀的結構,理解其工作原理
11.2電子探針的分析方法及應用
了解波譜儀和能譜儀在材料微區元素分析中的應用。
考試內容范圍說明:電子探針的分類、結構及工作原理;電子探針定性分析方法的分類及應用;
第十二章 其它顯微分析方法
12.1離子探針
了解離子探針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在材料表面分析中的應用及局限性。
12.2場離子顯微鏡與原子探針
了解場離子顯微鏡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在材料分析中的應用。
12.3 掃描隧道顯微鏡與原子力顯微鏡
了解掃描隧道顯微鏡與原子力顯微鏡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材料分析中的應用。
考試內容范圍說明:離子探針的結構及工作原理;離子探針的工作特點;離子探針的應用;場離子顯微鏡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在材料分析中的應用;掃描隧道顯微鏡與原子力顯微鏡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材料分析中的應用;幾種表面微區成分分析技術的性能對比;
參考書:916現代分析方法:《現代研究方法》,周玉,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年1月第2版
|
||||
科目
|
工程塑性理論
|
代碼
|
926
|
|
1、 應力與應變:一點的應力狀態;任意斜截面上的應力;主應力;應力張量不變量;主剪應力、最大剪應力;球應力張量和偏差應力張量;主應力圖示及主偏差應力圖示;應力空間及主偏差應力平面;一點的應變狀態;應變分量和位移分量之間的關系;主應變、應變張量不變量;、主剪應變、偏差應變、球應變、八面體應變、主變形圖示;應變增量和應變速率;應變的表示方法。
2、變形力學方程:力平衡微分方程;屈服條件;應力應變方程;等效應力與等效應變;變形抗力曲線。 3、工程計算法:工程計算法在求解塑性成形問題中的應用實例。 4、滑移線場理論及其應用:滑移線場的基本概念、Hencky應力方程、滑移線場的主要幾何性質、Geiringer速度方程;移線場理論在求解塑性成形問題中的應用實例。 5、上、下界定理及其應用:下界定理;上界定理;上界定理在求解塑性成形問題中的應用實例。 |
||||
科目
|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藝學
|
代碼
|
927
|
|
1、概論
了解玻璃、陶瓷、耐火材料的發展、種類及使用性能,掌握無機材料工藝過程對無機非金屬材料結構與性能影響的重要性。
2、無機非金屬材料組成
掌握無機材料組成的表示方法,常用玻璃、陶瓷、耐火材料的組成,硅酸鹽水泥生料和熟料的組成。
3、原料
了解無機非金屬礦物原料種類與特性,理解無機非金屬礦物原料的作用。
4、熔制
掌握玻璃的熔制及形成過程,熟悉玻璃熔制用耐火材料的侵蝕及其影響因素。
5、成型
掌握硅酸鹽水泥的水化硬化,玻璃成型工藝,陶瓷及耐火材料的成型工藝種類。
6、燒成
掌握硅酸鹽水泥熟料回轉窯煅燒過程及影響因素,陶瓷、耐火材料的燒結機理及其影響燒結的因素。
7、加工與處理
掌握玻璃的退火工藝,理解內應力產生原因及玻璃鋼化技術,了解表面化學加工、表面改性技術,了解高溫涂層方法與相關技術,了解封接技術。
8、新型無機材料工藝
熟悉溶膠-凝膠法、物理氣相沉積技術和化學氣相沉積技
參考書目:1、無機非金屬材料工藝原理 姜建華主編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5年第1版
2、無機材料工藝學 宋曉嵐編著 冶金工業出版社 2007年第1版
|
||||
科目
|
鋼鐵冶金原理
|
代碼
|
824
|
|
1、 冶金熱力學基礎:化學反應的吉布斯自由能變化,溶液的活度,標準溶解吉布斯自由能。
2、 冶金動力學基礎:化學反應、分子擴散、對流傳質與新相形核動力學。
3、 金屬熔體—鐵液:活度相互作用系數,鐵液中元素的存在形式,熔鐵及合金的物理性質。
4、 冶金爐渣:熔渣相圖,熔渣結構理論與結構模型,熔渣的物理與化學性質。
5、 化合物的形成與分解及碳、氫的燃燒反應:反應的熱力學與動力學原理。
6、 氧化物還原熔煉反應:一般氧化物及鐵氧化物還原反應的熱力學與動力學。
7、 氧化熔煉反應:鋼液中元素氧化的熱力學與動力學。
8、 鋼液的二次精煉反應:真空、吹氬、噴吹粉料與合成渣處理,夾雜物變形處理。
|
||||
科目
|
冶金傳輸原理
|
代碼
|
825
|
|
1、動量傳輸的基本概念。
2、總體質量、動量與能量平衡。
3、理想流體的流動。
4、實際流體的流動。
5、層流流動。
6、邊界層理論。
7、相似原理及量綱分析。
8、熱量傳輸概論。
9、導熱。
10、對流換熱。
11、輻射換熱。
12、質量傳輸的基本概念。
13、傳質的微分方程。
|
||||
科目
|
有色冶金原理
|
代碼
|
826
|
|
1、硫化礦的火法冶金。
2、氧化物和硫化物的火法氯化。
3、粗金屬的火法精煉。
4、濕法冶金的浸出、凈化和沉積。
5、溶劑萃取和離子交換。
6、濕法冶金電解過程。
|
||||
科目
|
煉鐵學
|
代碼
|
931
|
|
1、高爐冶煉過程的物理化學:蒸發、分解與氣化,還原反應,渣鐵反應,碳的氣化,生鐵的形成。
2、高爐冶煉過程中的傳輸現象:高爐中的動量與熱量傳輸。
3、高爐冶煉能量利用:能量利用指標,能量利用計算分析,能量利用圖解分析。
4、高爐煉鐵工藝:操作制度,高壓操作,高風溫操作,噴吹燃料操作,富氧鼓風操作。
|
||||
科目
|
煉鋼學
|
代碼
|
932
|
|
1、煉鋼基本反應:脫碳反應、脫磷反應、脫硫反應。
2、爐渣和鋼渣間的氧化還原反應。
3、金屬的氧化、脫氧和夾雜物控制。
4、轉爐煉鋼工藝及原理:頂吹轉爐、底吹轉爐和復吹轉爐。
5、現代電弧爐煉鋼工藝及原理:交流電弧爐、直流電弧爐。
6、爐外精煉原理、手段、方法和冶金效果。
7、連鑄工藝、凝固理論及鑄坯質量控制。
|
||||
科目
|
有色金屬冶金學
|
代碼
|
933
|
|
1、氧化鋁和電解鋁生產的原理工藝。
2、硅熱法生產金屬鎂的原理及工藝。
3、銅精礦的閃速熔煉,粗銅精煉的原理及工藝。
4、氧化鎳和硫化鎳的火法冶金工藝。
5、鉛精礦的燒結焙燒,鉛燒結礦的鼓風爐還原熔煉工藝。
6、濕法煉鋅和火法煉鋅的工藝。
7、從銀鋅殼中提取銀,從陽極泥中提取金銀工藝。
8、鉑族金屬的分離工藝。
9、黑鎢礦加壓堿煮及白鎢礦鹽酸分解的工藝。
10、鈮鉭分離的濕法、火法冶金工藝。
11、制備四氯化鈦和生產海綿鈦的工藝。
|
||||
科目
|
稀土冶金學
|
代碼
|
934
|
|
1、稀土元素、鑭系收縮的基本概念。
2、稀土精礦、精礦分解率的基本概念,稀土精礦各分解方法的優缺點。
3、酸法分解稀土精礦工藝,堿法分解稀土精礦工藝。
4、溶劑萃取法、分配比、分離系數、萃取體系的基本概念,分餾串級萃取工藝。
5、離子交換法分離稀土元素的特點,離子交換樹脂的組成和分類,離子交換色層法分離稀土元素的工藝。
6、分步沉淀法的基本原理,硫酸復鹽沉淀法的反應,鈰的氧化方法及化學反應,Ce4+與RE3+分離方法的基本原理,Sm、Eu、Yb還原的基本原理及各分離方法。
7、晶型稀土碳酸鹽的制備工藝,超細稀土氧化物的制備工藝,稀土氯化物的制備。
8、稀土氯化物熔鹽電解制取稀土金屬的原理及電解工藝,稀土氧化物熔鹽電解稀土金屬的原理及電解工藝,金屬熱還原法制取稀土金屬工藝。
|
||||
科目
|
電爐煉鋼
|
代碼
|
417
|
|
1、電弧爐的機械設備和電氣設備。
2、電弧爐的爐型尺寸、耐火材料和爐襯。
3、堿性電弧爐氧化法冶煉原料與工藝。
4、特種冶煉方法,包括真空感應爐工藝、真空自耗電弧爐冶煉工藝、等離子電弧熔煉工藝,電渣重熔熔煉工藝。
5、電爐煉鋼新技術及新工藝。
|
||||
科目
|
爐外精煉
|
代碼
|
418
|
|
1、爐外精煉的基本概念、作用特點和主要手段。
2、合成渣洗的基本理論,合成渣的成分和性能,渣洗主要工藝。
3、真空精煉的基本原理,鋼液的真空脫氣理論,鋼液的真空脫氧理論,降低CO分壓時的吹氧脫碳理論,真空泵抽氣能力的選定。真空精煉主要工藝。
4、主要攪拌方法及特點,攪拌過程中的能量消耗,熔體的混勻時間與比攪拌功率。
5、主要加熱方法及特點,鋼包爐的能量平衡,加熱主要工藝。
6、噴吹的作用,氣粒輸送中粉粒的行為,粉氣流在管道輸送中的流動特性,粉氣流中固體粉粒的運動特點,粉氣流進入熔池內的行為,鋼包噴粉工藝。非金屬夾雜物變性處理理論和喂線工藝。
7、不銹鋼精煉的主要方法及冶煉工藝,AOD 、VOD的設備特點、工藝過程。
|
科目
|
傳熱學
|
代碼
|
827
|
|
1、掌握熱量傳遞的三種基本方式及傳熱過程,傳熱過程和傳熱系數
2、理解溫度場、等溫面(線)、熱擴散率、導熱系數、熱流密度等基本概念的物理意義及特點
3、導熱問題的數學描寫,掌握導熱的基本定律及導熱微分方程典型一維穩態導熱問題的分析解,理解肋片導熱的分析方法和肋片效率
4、非穩態導熱的基本概念理解畢渥數、傅立葉數等準則數和非穩態導熱、半無限大物體等基本概念的物理意義集總參數法,掌握集總參數法的分析解法,理解一維非穩態導熱穩態的分析解法。
5、導熱問題數值求解的基本思想理解導熱問題數值解法的基本思想
6、對流換熱概述掌握溫度邊界層、流動邊界層等基本概念掌握努謝爾特數、普朗特數等準則數的物理意義
7、單相流體強制對流換熱和自然對流換熱的基本實驗關聯式
8、流體發生相變時凝結換熱與沸騰換熱的機理熱輻射現象的基本概念
9、理解熱輻射的基本原理及特性掌握輻射力、輻射強度、吸收比、發射率等基本概念的物理意義黑體熱輻射的基本定律掌握黑體輻射基本定律
10、固體和液體的輻射特性理解實際物體的輻射特性實際物體對輻射的吸收與輻射的關系
11、理解實際物體的基爾霍夫定律多表面間的輻射換熱計算輻射傳熱的角系數理解輻射傳熱的角系數的定義、性質及計算方法,兩表面封閉系統的輻射換熱,掌握兩固體表面間輻射換熱的計算,多表面系統的輻射換熱理解多表面系統輻射換熱的計算,氣體輻射的特點及計算理解氣體輻射換熱特性。
12、換熱器綜合傳熱過程的分析與計算。
|
||||
科目
|
流體力學
|
代碼
|
828
|
|
1、熟練掌握流體主要物理性質,牛頓內摩擦定律;作用在流體上的力;連續介質、不可壓縮流體及理想流體的概念。
2、熟練掌握流體靜壓強、等壓面的概念及其性質;理解掌握流體平衡微分方程及其在相對平衡中的應用;理解掌握平面和曲面受壓力的計算方法。 3、理解掌握描述流體運動的兩種方法;建立以流場為對象的描述流體運動的概念;熟練掌握一元流動模型的有關概念;能綜合運用連續性方程、總流能量方程或氣流能量方程和動量方程計算問題。 4、了解附加切應力及混合長度的概念;理解掌握圓形管道中層流的運動規律;紊流的特性、紊流時均化概念;沿程能量損失的成因和阻力系數的變化規律;局部能量損失的成因;熟練掌握流體運動的兩種流態及其判別;沿程、局部能量損失的計算方法。 5、理解掌握孔口、管道、管嘴流動的特點;熟練掌握孔口、管嘴的基本公式及其應用;了解簡單管路、串聯管路和并聯管路的水力計算;有壓管路中的水擊現象及防治措施。 6、了解氣體射流產生的流場及特點、有限空間射流流場特點;理解無限空間紊流射流的基本特性。 7、理解掌握流體微團運動的基本形式;流體運動的微元分析法;了解勢流迭加原理、速度勢函數、流函數和流網;有勢流動和有旋流動;連續性微分方程;掌握流函數、勢函數的求解方法。 8、了解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的建立、使用條件及求解方法;理解方程物理意義;理解掌握附面層概念、附面層分離現象;繞流阻力和升力;懸浮速度的計算方法。 9、理解可壓縮流體的基本參數、流動分類及基本方程;熱力過程對流動的作用;掌握漸縮噴管、拉法爾噴管斷面參數變化的規律。 10、了解相似原理、因次分析法有關理論;掌握力學相似概念、相似準則數的物理意義及應用;自;P吐杉捌鋺谩 |
||||
科目
|
環境工程微生物學
|
代碼
|
829
|
|
主要考查考生對微生物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情況及應用微生物學的基本原理解決與處理環境中存在的污染問題,內容包括:病毒,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微生物的生理,微生物的生長繁殖與生存因子,微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微生物生態與環境生態工程中的微生物作用。
|
||||
科目
|
流體力學(水力學)
|
代碼
|
830
|
|
主要考查學生掌握水靜力學、水動力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計算方法,理解相似理論與量綱分析的一般原理,掌握流動阻力與水頭損失以及有壓管路、空口管嘴的分析與計算方法,掌握明渠均勻流與非均勻流的計算方法,了解堰流、閘孔出流、滲流、紊流射流與紊流擴散的基本概念與原理,掌握一定的水力學實驗技術,學會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
||||
科目
|
流體力學
|
代碼
|
935
|
|
主要考查流體在外力作用下流體平衡的條件及壓強分布規律,流體的運動特征和規律
1. 掌握流體的基本物理性質,不可壓縮流體及理想流體假設的必要性。
2. 應用流體靜力學基本方程對工程中各種流體靜力學問題進行計算。
3. 掌握定常流動、非定常流動、跡線、流線、流管、流束、流量和平均流速等概念。
4. 掌握流體流動的連續性方程、伯努利方程和動量方程的意義及適用范圍,能夠應用這些基本方程解決工程中的實際問題。
5. 熟練掌握運用雷諾數判斷流動狀態,掌握沿程損失、局部損失的計算,了解尼古拉茲實驗曲線和莫迪圖、阻力系數的確定方法
6. 掌握有旋流動和無旋流動的概念,掌握速度勢函數和流函數的概念、存在條件和性質,以及速度勢函數和流函數的求解方法。掌握基本平面有勢流動的速度勢函數、流函數及壓強分布
7. 掌握聲速及馬赫數的概念,了解氣體一維定常等熵流動的基本方程及基本概念
8. 掌握邊界層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掌握粘性流體繞流物體阻力產生的原因及減小阻力的方法,了解阻力系數的影響因素。
|
||||
科目
|
燃燒學
|
代碼
|
936
|
|
主要考查對燃燒學的基本知識掌握:
1.燃料的基礎知識,
1.1固體燃料
煤的種類及化學組成和各成分之間的換算關系,煤的使用性能和分類;發熱量的計算方法
1.2 液體燃料
石油的加工及其產品的特點.了解液體燃料在冶金工業中的應用的特點
1.3 氣體燃料
單一氣體燃料的物理化學性質;煤氣成分的表示方法;發熱量的計算方法;高爐煤氣、焦爐煤氣、轉爐煤氣、發生爐煤氣、天然氣、重油裂化氣的性質及特點
2.燃燒的基礎計算
空氣需要量的計算及燃燒產物的生成量、成分和密度(完全燃燒)的計算,不完全燃燒的燃燒產物的計算;燃料理論發熱溫度的計算;理論燃燒溫度的計算;影響理論燃燒溫度的因素;燃燒產物成分的測定與驗證的方法;空氣消耗系數的檢測計算;不完全燃燒熱損失的檢測計算方法
3. 燃燒化學熱力學和化學動力學基礎
燃燒學的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掌握生成熱、反應熱和燃燒熱區別和計算; 影響反應速度的因素;鏈反應及氣體燃料燃燒反應機理
4. 燃燒過程
掌握著火過程、理解著火溫度的相關理論、點火過程的特點和方法、影響著火(自燃)的主要因素、燃燒室中的著火與熄滅的原因
5. 燃燒傳播過程
燃燒前沿面的概念及其傳播機理、燃燒前沿正常傳播速度、紊流燃燒前沿的傳播
6異相燃燒
碳粒的燃燒及油粒的燃燒的基本過程、二次燃燒。
7.火焰的結構及其穩定
預混火焰和擴散火焰的結構特點和區別、穩定預混火焰和擴散火焰的基本方法、有焰燃燒及無焰燃燒的特點和區別
|
||||
科目
|
水質工程學
|
代碼
|
937
|
|
主要考查學生系統地了解水的性質、給水的水質特征與水質指標和基本的處理工藝系統,較扎實地掌握給水處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及其發展狀況,基本掌握各種水處理的工程技術與方法、應用條件以及新工藝與新技術。
掌握污水處理的基本知識,各種構筑物的運行機理、設計參數及污水廠的平面、高程布置、各類管道及附屬構筑物的取材、設計方法及安裝管理、運行調試的基礎知識和技術。
理解污水處理的基本原理,能夠進行污水廠的設計與計算,掌握各類處理構筑物的設計原理、設計方法及設備安裝方法,熟悉各種構筑物的運行原理及方法。了解各種輔助設施的設計基礎知識,掌握計量設備的工作原理和設計方法,并能熟悉掌握并利用所學知識完成污水處理廠的設計,了解污水處理的新工藝及研究現狀。
|
||||
科目
|
暖通空調
|
代碼
|
938
|
|
供暖部分:
1.供暖系統的設計熱負荷計算;圍護結構最小傳熱阻與經濟傳熱阻;熱壓與風壓的綜合作用及影響。
2.室內熱水供暖系統類型;垂直和水平系統、單管和雙管系統的特點及水力失調情況;熱水供暖系統管路水力計算方法;室內蒸汽系統的特點。 3.熱水供熱系統的水力計算方法;熱網水壓圖繪制;直接連接和間接連接熱水系統;蒸汽熱網系統的水力計算方法。
4.集中供熱系統的熱力站及其主要設備;供熱管線的敷設和構造。 空調部分: 1.通過圍護結構的得熱量及其形成的冷負荷的基本概念;空調房間送風量的確定;新風量的確定及空氣平衡。
2.一次回風系統及二次回風系統設計與計算;變風量系統的原理;風機盤管空調系統及其水系統。 3.氣流組織方案的合理選擇。
4.空調系統的運行調節;空調系統的節能措施。 |
||||
科目
|
建筑環境學
|
代碼
|
939
|
|
主要考查人的健康舒適要求與室內、外環境質量的關系,主要內容包括:建筑外環境,建筑熱濕環境,人體對熱濕環境的反應,室內空氣品質,室內空氣環境營造的理論基礎等。
|
||||
科目
|
水污染控制工程
|
代碼
|
940
|
|
水污染控制的物理、生物、化學、物理化學方法、原理、工藝、構筑物和設備
|
||||
科目
|
大氣污染控制工程
|
代碼
|
941
|
|
顆粒態污染物和氣態污染的產生、擴散原理、處理方法和設備
|
||||
科目
|
工程熱力學
|
代碼
|
419
|
|
主要考查熱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特別是機械能)相互轉換規律以及提高能量利用經濟性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1.掌握熱力系、平衡態、狀態參數、功與熱量、準靜態過程和可逆過程等重要的基本概念。
2.掌握熱能與機械能相互轉換遵循的基本定律。
3.掌握熱力過程和熱力循環的基本分析及計算方法,以及提高能量利用經濟性的基本原則和主要途徑。
4.掌握工程上常用工質的熱力性質;能熟練應用常用工質的熱物性公式及圖表進行熱物性計算。
5.逐步樹立工程觀點,具有對實際問題建立熱力學模型的能力,并能用理論分析解決與熱力學有關的實際問題。
|
||||
科目
|
熱能轉換與利用
|
代碼
|
420
|
|
主要考察能源、能源利用以及能量轉換和熱量傳遞的基礎知識。內容包括我國及世界范圍內的能源現狀與能源政策;能量轉換的基本規律;主要熱工設備的一般工作原理、構造特征和性能指標的知識;合理而有效地利用熱能和節能技術知識。
科目基本要求:
1、概述。了解能源的定義和分類;了解生產實踐中熱能的來源;了解能源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了解能源結構;理解能耗指標與能源利用率的概念;理解能源工作者在熱能轉換過程中的作用。
2、能量轉換基本理論。了解能源轉換的基本理論;掌握能量平衡的分析方法;理解火用的基本概念;掌握各熱力系統中火用的計算;理解火用平衡計算;掌握內部火用損失及外部火用損失的計算;掌握火用分析和火用效率;理解典型熱力系統火用分析;了解火用分析的意義。
3、熱力系統分析。掌握蒸汽動力循環火用損失的計算方法;理解減少動力循環中火用損失的途徑;理解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的節能原理;理解熱電聯產的節能效果;掌握中低溫余熱動力回收的節能原理;了解熱泵系統的節能原理。
4、工業企業中的熱能利用。了解冶金能源的種類及構成,了解工業企業中的熱能利用情況;理解工業余能回收系統;理解氣體余壓能回收系統;理解工業爐煙氣余熱計算及分析;理解冷卻介質余熱計算及分析;理解余熱制冷系統能耗計算及分析;理解熱能儲存系統的基本原理。
5、熱回收用換熱設備。了解熱回收用換熱設備;了解高溫余熱回收裝置;理解余熱鍋爐原理;理解回轉式換熱器結構及原理;理解熱管換熱器結構及原理;理解流化床式換熱器結構及原理;了解熱交換器的發展趨勢;了解換熱器的優化設計思想。
6、能源管理。了解能源管理;了解企業節能;了解能源利用的技術經濟性。
|
||||
科目
|
泵與泵站
|
代碼
|
421
|
|
主要考查學生在給水排水工程中經常使用的葉片式水泵的工作原理、性質、構造和泵站設計過程中水泵選型、泵站布置、泵站附屬設施選取等內容。重點掌握離心泵和軸流泵的性能和應用、掌握給、排水泵站工藝設計基本知識和技能,并對泵站的運行、維護和節能途徑有一定了解。
|
||||
科目
|
水處理生物學
|
代碼
|
422
|
|
掌握細菌與微生物的形態、結構及其生理特性,以及微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和它在水處理中的應用等知識。能夠用微生物的研究方法研究微生物在水處理方面的作用。學生運用基礎課學好本門課程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備一定的實驗動手能力。
|
||||
科目
|
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
|
代碼
|
425
|
|
固體廢物產生、收集、預處理、物理處理、生物處理、熱處理、資源化、最終處置的各種方法、原理、工藝、構筑物及設備
|
||||
科目
|
制冷技術
|
代碼
|
423
|
|
1、 蒸氣壓縮式制冷的熱力學原理、提高制冷循環經濟性的主要措施。
2、 制冷劑的基本熱力特性、環保特性及制冷工質的替代,制冷劑與載冷劑的正確選擇
3、 制冷壓縮機的構造及工作特性。
4、 冷凝器和蒸發器的種類、構造及傳熱過程分析。
5、 毛細管、熱力式膨脹閥的工作原理并正確選用;常用輔助設備的原理、用途。
6、 單級蒸汽壓縮制冷系統的組成和制冷劑管路設計;冷凍水、冷卻水系統種類、特點。
7、 常用制冷機組類型、特點。
8、 溴化鋰吸收式制冷的工作原理及工藝流程、二元溶液特性。
|
||||
科目
|
供熱工程
|
代碼
|
424
|
|
第一部分:室內供暖系統
主要內容如下
1、 供暖系統的設計熱負荷和散熱設備。
2、 室內供暖系統的類型和特點。
3、 室內供暖系統水力計算和運行調節管理。
第二部分:集中供熱
主要內容如下
1、 集中供熱的熱源類型和供熱系統熱負荷。
2、 集中供熱系統(熱水為主)型式、熱力管網的形式及特點、管網敷設及附件選擇計算。
3、 集中供熱管網的水力計算、水壓圖及實際應用、定壓方式和水力工況分析計算。
4、 集中供熱系統的運行調節和調節計算。
5、 熱力站的類型和設計、設備選型計算。
6、 集中供熱系統的保溫設計和熱損計算。
|
||||
科目
|
環境監測
|
代碼
|
426
|
|
水、氣體、土壤、固體廢物、物理性污染的檢測指標、布點采樣、監測方法、儀器、設備
|
科目
|
自動控制原理
|
代碼
|
832
|
1、控制系統的數學模型
2、線性系統的時域分析法:穩定性,靜態特性,動態性能
3、線性系統的根軌跡法
4、線性系統的頻域分析法
5、線性系統的校正方法
6、線性離散系統的分析:信號的采樣與保持,z變換理論,離散系統的數學模型,離散系統的穩定性、靜態特性與動態性能分析
|
|||
科目
|
數據結構
|
代碼
|
843
|
一、線性表(一)線性表的定義和基本操作(二)線性表的實現:順序存儲結構,鏈式存儲結構,線性表的應用;
二、棧、隊列和數組(一)棧和隊列的基本概念(二)棧和隊列的順序存儲結構(三)棧和隊列的鏈式存儲結構(四)棧和隊列的應用(五)特殊矩陣的壓縮存儲;
三、樹與二叉樹(一)樹的概念(二)二叉樹1.二叉樹的定義及其主要特征2.二叉樹的順序存儲結構和鏈式存儲結構3.二叉樹的遍歷4.線索二叉樹的基本概念和構造5.二叉排序樹6.平衡二叉樹(三)樹、森林1.樹的存儲結構2.森林與二叉樹的轉換3.樹和森林的遍歷(四)樹的應用 1.等價類問題 2.哈夫曼(Huffman)樹和哈夫曼編碼;
四、圖(一)圖的概念(二)圖的存儲及基本操作:鄰接矩陣法,鄰接表法(三)圖的遍歷:深度優先搜索,廣度優先搜索(四)圖的基本應用及其復雜度分析1.最小(代價)生成樹2.最短路徑3.拓撲排序4.關鍵路徑;
五、查找(一)查找的基本概念(二)順序查找法(三)折半查找法(四)B-樹(五)散列(Hash)表及其查找(六)查找算法的分析及應用;六、內部排序(一)排序的基本概念(二)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三)冒泡排序(bubblesort)(四)簡單選擇排序(五)希爾排序(shellsort)(六)快速排序(七)堆排序(八)二路歸并排序(mergesort)(九)基數排序(十)各種內部排序算法的比較(十一)內部排序算法的應用
|
|||
科目
|
自動控制原理
|
代碼
|
943
|
1、控制系統的數學模型
2、線性系統的時域分析法:穩定性,靜態特性,動態性能
3、線性系統的根軌跡法
4、線性系統的頻域分析法
5、線性系統的校正方法
6、線性離散系統的分析:信號的采樣與保持,z變換理論,離散系統的數學模型,離散系統的穩定性、靜態特性與動態性能分析
|
|||
科目
|
電路+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部分)
|
代碼
|
944
|
一、電路部分 60分
1、利用基爾霍夫定律分析簡單直流電路; 含受控源二端網絡輸入電阻的計算
2、回路電流法與結點電壓法分析電阻電路
3、疊加定理分析線性電路;戴維寧定理化簡含源二端網絡
4、運算放大器應用電路的分析
5、用三要素法分析一階電路的動態響應
6、正弦穩態電路的相量分析法;運算法分析線性電路;含有理想變壓器電路的分析計算
7、對稱三相電路的計算
8、二端口的Y參數和Z參數計算
二、電子技術部分 40分
1、邏輯函數的5種表示方法及其互相轉換,邏輯函數的化簡與變換
2、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與設計
3、時序邏輯電路的分析與設計
4、常用數字電路模塊的應用
|
|||
科目
|
數據庫系統
|
代碼
|
945
|
1.基本概念:基本概念與理論考查范圍涉及參考書中的各個章節,重點在前7章,主要是指關鍵名詞與術語的定義與理解。如實體、屬性、關鍵字、三級模式、數據獨立性、數據完整性、事務及其特征、可串形化等。
2.DBS結構與組成 DB的三級模式抽象結構,DBS的體系結構,其主要組部件及其功能。
3.數據模型:主要是關系、E-R模型、面向對象模型等的構造形式及特點。重點是關系及E-R模型,要求熟練掌握其概念、技術及建模方法。
4.關系數據庫系統: ① 關系代數理論。② SQL語言:各類SQL語句的語法構成、語義與功能,以及應用方法。③ 關系規范化:函數依賴中的部分函數依賴、完全函數依賴、傳遞函數依賴;關系范式中的1NF,2NF,3NF,BCNF。④ 函數依賴的公理系統:公理的概念、正確性、完備性,公理的推論,閉包的計算,函數依賴的等價和復蓋,最小函數依賴集。⑤ 關系模式分解:模式分解的無損連接性、保持函數依賴性及相關分解算法。
5.事務及其處理 事務的概念、特征;可串行化調度的基本理論與正確性,并發控制協議與實現技術,尤其是封鎖技術;故障恢復技術與機制。
6.數據庫設計 DB設計的步驟,局部E-R圖設計,局部E-R圖到全局E-R圖的合并,E-R圖向關系模式的轉換;給定環境的數據庫建模及相關理論與技術的綜合應用。
7.數據庫研究的現狀、主要及熱點領域、前沿及發展趨勢,尤其是象OODB、分布式DB、Internet與DB等領域。
參考書目:《數據庫系統教程》,施伯樂著,高教出版社出版,2008年第3版
|
科目
|
結構力學
|
代碼
|
834
|
主要考查學生對平面桿件結構分析計算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各類結構受力性能的掌握情況。內容包括:平面體系的幾何組成分析,靜定梁、靜定平面剛架、三鉸拱、靜定平面桁架和組合結構的受力分析方法及其一般性質,影響線繪制及應用,結構位移計算,力法,位移法,漸進法,矩陣位移法,結構的動力計算。
|
|||
科目
|
理論力學
|
代碼
|
833
|
主要考查對理論力學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包含靜力學、運動學、動力學三個部分。
靜力學內容包括:物體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圖,平面任意力系的簡化、平衡條件和平衡方程,物體系統的平衡問題,平面簡單桁架的內力計算,空間力系中的基本概念(如力對點的矩和力對軸的矩、空間力偶、主矢和主矩),摩擦角和自鎖現象,考慮摩擦時物體的平衡問題。
運動學內容包括:描述點的運動的矢量法、直角坐標法和自然法,剛體的平動和定軸轉動的概念,轉動剛體內各點的速度和加速度,點的合成運動的概念,點的速度合成定理和點的加速度合成定理,剛體的平面運動的概念和運動分解,求平面圖形內各點速度的基點法和瞬心法,求平面圖形內各點加速度的基點法。
動力學內容包括:質點的運動微分方程,質點和質點系的動量定理,質心運動定理,質點和質點系動量矩的概念和計算,質點和質點系的動量矩定理、剛體繞定軸轉動微分方程及剛體平面運動微分方程的應用,力的功的概念和計算,質點和質點系(包括定軸轉動剛體、平面運動剛體)動能的計算,質點和質點系的動能定理及其應用,功率方程的應用,慣性力的概念,質點和質點系的達朗貝爾原理,平動剛體和定軸轉動對稱剛體的慣性力系的簡化結果,虛位移和虛功的概念
|
|||
科目
|
材料力學
|
代碼
|
836
|
主要考查對材料力學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的了解程度。內容包括:
1.軸向拉壓、扭轉和平面彎曲的內力、應力及分布規律、強度計算、變形及位移計算;
2.單元體應力狀態分析、常用的強度理論及組合變形強度計算;
3.壓桿穩定及臨界壓力和臨界應力;
4.簡單超靜定問題分析。
|
|||
科目
|
工程項目管理
|
代碼
|
835
|
1、項目,項目管理,工程項目,工程項目管理。
2、工程項目的組織形式,項目經理,項目團隊。
3、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工程項目經濟評價,工程項目社會評價,工程項目環境影響評價。
4、工程項目招投標的法律法規,工程項目施工招標與投標,工程項目勘察設計招標與投標,工程項目咨詢監理招標與投標,工程項目物資招標與投標。
5、工程項目合同管理的法律法規,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合同,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合同索賠管理。
6、工程勘察資質分類和分級,工程設計資質分類和分級。
7、工程項目施工管理,工程項目施工準備,施工項目經理責任制,流水施工,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施工現場管理,施工現場安全管理。
8、雙代號工程網絡計劃技術,網絡計劃的優化與調整,施工進度管理。
9、工程項目費用組成,建設單位的工程費用管理,施工項目成本管理與控制,費用與進度綜合控制的掙值法。
10、工程項目質量管理,工程項目施工質量管理,工程項目質量事故處理。
11、工程項目風險管理。
|
|||
科目
|
理論力學
|
代碼
|
947
|
主要考查對理論力學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包含靜力學、運動學、動力學三個部分。
靜力學內容包括:物體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圖,平面任意力系的簡化、平衡條件和平衡方程,物體系統的平衡問題,平面簡單桁架的內力計算,空間力系中的基本概念(如力對點的矩和力對軸的矩、空間力偶、主矢和主矩),摩擦角和自鎖現象,考慮摩擦時物體的平衡問題。
運動學內容包括:描述點的運動的矢量法、直角坐標法和自然法,剛體的平動和定軸轉動的概念,轉動剛體內各點的速度和加速度,點的合成運動的概念,點的速度合成定理和點的加速度合成定理,剛體的平面運動的概念和運動分解,求平面圖形內各點速度的基點法和瞬心法,求平面圖形內各點加速度的基點法。
動力學內容包括:質點的運動微分方程,質點和質點系的動量定理,質心運動定理,質點和質點系動量矩的概念和計算,質點和質點系的動量矩定理、剛體繞定軸轉動微分方程及剛體平面運動微分方程的應用,力的功的概念和計算,質點和質點系(包括定軸轉動剛體、平面運動剛體)動能的計算,質點和質點系的動能定理及其應用,功率方程的應用,慣性力的概念,質點和質點系的達朗貝爾原理,平動剛體和定軸轉動對稱剛體的慣性力系的簡化結果,虛位移和虛功的概念
|
|||
科目
|
材料力學
|
代碼
|
948
|
主要考查對材料力學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的了解程度。內容包括:
1.軸向拉壓、扭轉和平面彎曲的內力、應力及分布規律、強度計算、變形及位移計算;
2.單元體應力狀態分析、常用的強度理論及組合變形強度計算;
3.壓桿穩定及臨界壓力和臨界應力;
4.簡單超靜定問題分析。
|
|||
科目
|
土力學
|
代碼
|
949
|
土的物理性質及工程分類:土的三相比例組成及土的結構;土的物理性質指標;無粘性土的密實度;粘性土的物理特征;土的滲透性;土的壓實原理;土的工程分類。
土中應力計算:土中自重應力;基底壓力;地基附加應力;有效應力原理。
土的變形性質及地基沉降計算:土的壓縮性;地基的最終沉降量;應力歷史對地基沉降的影響;地基變形與時間關系。
土的抗剪強度:抗剪強度指標的測定方法;應力路徑;土的抗剪強度指標。
土壓力、地基承載力及土坡穩定性:作用在擋土墻上的土壓力;朗金土壓力理論及應用;庫侖土壓力理論及應用;擋土墻設計;加筋土擋土墻;地基的破壞型式和地基承載力;地基的極限承載力;土坡和地基的穩定性分析。此處寫不下可以合并拉伸單元格
|
|||
科目
|
鋼結構設計原理
|
代碼
|
950
|
鋼結構的特點、設計原則、材料;鋼結構的應用范圍;鋼結構的連接、實腹式軸心受力構件強度和剛度、整體穩定、局部穩定;梁的強度和剛度、整體穩定、局部穩定和腹板加勁肋;壓彎構件的強度和剛度、彎矩作用平面內外的穩定計算
|
|||
科目
|
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
|
代碼
|
951
|
主要考察關于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的基本原理,包括:鋼筋、混凝土的物理力學性質,結構設計的一般原則,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正截面及斜截面承載力計算,鋼筋混凝土軸壓、軸拉、偏壓及偏拉構件的正截面及斜截面承載力計算,鋼筋混凝土受扭承載力計算,鋼筋混凝土構件裂縫及變形計算,預應力混凝土構件設計基本原理。
|
|||
科目
|
橋梁工程
|
代碼
|
952
|
橋梁的基本組成;橋梁的結構體系分類及各自的構造和受力特點;橋梁結構的作用及作用效應組合;橋面構造的組成、構造要求;簡支梁橋:截面形式、構造特點、橋面板計算、橫向分布理論、主梁內力計算及變形計算;連續梁橋:構造特點、主梁內力計算;拱橋:截面形式、構造特點、簡單體系懸鏈線拱的計算原理;.梁橋支座:分類及構造特點、板式橡膠支座計算;橋梁墩臺:墩臺分類及構造特點、墩臺計算方法。
|
|||
科目
|
工程經濟學
|
代碼
|
953
|
資金的時間價值、現金流量分析方法、風險與不確定性分析、工程項目資金融通、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工程項目財務評價、工程項目費用效益分析、工程項目費用效果分析、房地產開發項目經濟評價、設備更新分析、價值工程和工程項目后評價等。
|
|||
科目
|
建筑快題
|
代碼
|
954
|
要求考生比較系統地掌握建筑設計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具有較強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建筑方案設計中,通過總體布局、平面布置、空間組織、交通組織、構造設計等解決功能性問題,要能夠熟練地運用建筑美學的基本原理和構圖法則,通過空間組合、形體塑造、立面構圖、結構與構造、工藝技術與材料運用等表現建筑藝術的魅力。掌握建筑設計的表達方法,形象并規范地表達自己的設計意圖。
(1)建筑面積:1500-3000M2左右。
(2)圖紙內容要求:設計說明、總圖、平面圖、立面、剖面、透視等。
圖紙繪制要求:徒手或尺規繪制在2~3張A2(420×594)圖紙上,表達方法及工具不限。繪圖工具及圖紙自備。
|
科目
|
物理化學
|
代碼
|
837
|
1、化學熱力學:熱力學基礎,溶液與相平衡,化學平衡。
2、統計熱力學:獨立子系統的微觀狀態,能量、熵與配分函數的關系;能量分布和宏觀狀態間的關系,Boltzmann能量分布,配分函數的定義、物理意義和析因子性質。
3、電化學: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機理,Debye—Hueckel極限公式,原電池電動勢與熱力學函數的關系, Nernst方程。
4、動力學:化學反應速率、反應速率常數及反應級數。 建立速率方程的近似方法。
5、界面現象:表面張力和表面Gibbs函數,彎曲界面的附加壓力和Laplace公式,Kelvin公式,,Young方程,Gibbs吸附等溫式,Langmuir單分子層吸附模型和吸附等溫式。
6、膠體化學:膠體的若干重要性質,膠團的結構和擴散雙電層,憎液溶膠的DLVO理論,電解質對溶膠和高分子溶液穩定性的作用。
|
|||
科目
|
化工原理
|
代碼
|
838
|
1、流體流動 :靜壓強與靜力學基本方程式,連續性方程,伯努利方程,管路計算 ,流量計作用原理、計算公式、適用條件。
2、流體輸送機械:輸送機械的類型及特點,離心泵的性能參數、流量調節與工作點,氣蝕現象與安裝高度。
3、傳熱及換熱設備:傳熱基本概念,換熱器內的傳熱計算, 換熱器的傳熱單元計算法。
4、傳質導論與氣體吸收:吸收氣液平衡,傳質理論,吸收塔的計算(低濃度氣體,吸收),填料塔泛點速度及塔徑計算。
5、 蒸餾:二元理想體系的相平衡 ,精餾塔的計算 ,回流比的影響,多元精餾,其它形式的蒸餾。6、其他: 顆粒的自由沉降,恒壓過濾方程,固體流態化壓降與床重的關系,萃取的分離依據,主要萃取方式及三角相圖的使用 。
|
|||
科目
|
化學反應工程
|
代碼
|
955
|
1、氣-固相催化反應本證動力學:化學計量學,膨脹因子的計算,獨立反應數的確定,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動力學方程的表示方法,吸附等溫方程,溫度對速率的影響。
2、氣-固相催化反應宏觀動力學:宏觀過程的描述,催化反應控制階段的判別,氣體擴散的形式、條件,內擴散有效因子。
3、理想流動反應器:間歇反應器,平推流反應器,全混流反應器,多級全混流反應器的串聯及優化,理想流動反應器的組合。
4、混合對反應的影響:停留時間的測定及其性質,停留時間的實驗測定方法、數字特征,理想流型的停留時間分布,多級串聯全混流模型,非理性流動反應器的計算。
5、氣-固相催化反應工程:反應器類型,反應器設計原則,固定床的流體力學特征。
|
|||
科目
|
物理化學
|
代碼
|
427
|
1、化學熱力學:熱力學基礎,溶液與相平衡,化學平衡。
2、統計熱力學:獨立子系統的微觀狀態,能量、熵與配分函數的關系;能量分布和宏觀狀態間的關系,Boltzmann能量分布,配分函數的定義、物理意義和析因子性質。
3、電化學: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機理,Debye—Hueckel極限公式,原電池電動勢與熱力學函數的關系, Nernst方程。
4、動力學:化學反應速率、反應速率常數及反應級數。 建立速率方程的近似方法。
5、界面現象:表面張力和表面Gibbs函數,彎曲界面的附加壓力和Laplace公式,Kelvin公式,,Young方程,Gibbs吸附等溫式,Langmuir單分子層吸附模型和吸附等溫式。
6、膠體化學:膠體的若干重要性質,膠團的結構和擴散雙電層,憎液溶膠的DLVO理論,電解質對溶膠和高分子溶液穩定性的作用。
|
|||
科目
|
化工原理
|
代碼
|
428
|
1、流體流動 :靜壓強與靜力學基本方程式,連續性方程,伯努利方程,管路計算 ,流量計作用原理、計算公式、適用條件。
2、流體輸送機械:輸送機械的類型及特點,離心泵的性能參數、流量調節與工作點,氣蝕現象與安裝高度。
3、傳熱及換熱設備:傳熱基本概念,換熱器內的傳熱計算, 換熱器的傳熱單元計算法。
4、傳質導論與氣體吸收:吸收氣液平衡,傳質理論,吸收塔的計算(低濃度氣體,吸收),填料塔泛點速度及塔徑計算。
5、 蒸餾:二元理想體系的相平衡 ,精餾塔的計算 ,回流比的影響,多元精餾,其它形式的蒸餾。6、其他: 顆粒的自由沉降,恒壓過濾方程,固體流態化壓降與床重的關系,萃取的分離依據,主要萃取方式及三角相圖的使用 。
|
科目
|
采礦學
|
代碼
|
839
|
1、露天礦新技術,穿孔,爆破,采裝,運輸,排土。 2、開拓。
3、采剝方法。
4、露天開采境界,
5、生產剝采比及其均衡,生產能力及采掘進度計劃。
6、現代信息技術在露天礦的應用。 7、礦井開拓方法
8、不同賦存條件煤層回采巷道布置
9、采煤方法
10、礦山壓力分析與控制技術
11、煤層巷道、軟巖巷道掘進與支護技術
12、金屬礦開采方法
13、礦井通風方式與安全
14、煤礦開采新技術與新設備
|
|||
科目
|
選礦學
|
科目
|
840
|
主要考查考生對礦物加工工程基本理論知識和對相關選礦工藝技術的了解程度,內容包括:物料的粒度組成與粒度分析、物料破碎的基本理論、磨礦的基本原理。重力選礦的基本原理及典型的重力選礦工藝、水力分級原理與工藝、重力選礦工藝效果的評定。磁選的基本原理及磁選工藝、電選的基本原理及工藝。浮選的基本原理及浮選工藝、浮選藥劑的作用原理與選礦常用的浮選藥劑、浮選工藝效果的評定。
|
|||
科目
|
礦井通風與安全系統
|
科目
|
842
|
1、 礦井空氣流動的基本理論
2、 礦井通風阻力
3、 礦井通風動力
4、 礦井通風網絡中風量的自然分配
5、 礦井風量按需調節
6、 礦井通風系統
7、 掘進通風
8、 常用的系統安全分析方法的中文名稱和英文縮寫
9、 安全檢查表的格式及作用
10、事件樹分析步驟;
11、會編制事件樹,并進行定量計算,以及它們的作用;會用最小割集(徑集)畫出原事故樹的等效樹,并對基本事件的結構重要度進行分析;會用最小割集(徑集)法求事故樹頂事件的概率;會求各基本事件的臨界重要度和概率重要度
12、安全評價的定義遵循的基本原理,掌握道化學火災爆炸指數評價法,化工企業六階段安全評價法,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的安全評價程序
|
|||
科目
|
采礦學
|
代碼
|
958
|
1、露天礦新技術,穿孔,爆破,采裝,運輸,排土。 2、開拓。
3、采剝方法。
4、露天開采境界,
5、生產剝采比及其均衡,生產能力及采掘進度計劃。
6、現代信息技術在露天礦的應用。 7、礦井開拓方法
8、不同賦存條件煤層回采巷道布置
9、采煤方法
10、礦山壓力分析與控制技術
11、煤層巷道、軟巖巷道掘進與支護技術
12、金屬礦開采方法
13、礦井通風方式與安全
14、煤礦開采新技術與新設備
|
|||
科目
|
選礦學
|
科目
|
959
|
主要考查考生對礦物加工工程基本理論知識和對相關選礦工藝技術的了解程度,內容包括:物料的粒度組成與粒度分析、物料破碎的基本理論、磨礦的基本原理。重力選礦的基本原理及典型的重力選礦工藝、水力分級原理與工藝、重力選礦工藝效果的評定。磁選的基本原理及磁選工藝、電選的基本原理及工藝。浮選的基本原理及浮選工藝、浮選藥劑的作用原理與選礦常用的浮選藥劑、浮選工藝效果的評定。
|
|||
科目
|
礦井通風與安全系統
|
科目
|
960
|
1、 礦井空氣流動的基本理論
2、 礦井通風阻力
3、 礦井通風動力
4、 礦井通風網絡中風量的自然分配
5、 礦井風量按需調節
6、 礦井通風系統
7、 掘進通風
8、 常用的系統安全分析方法的中文名稱和英文縮寫
9、 安全檢查表的格式及作用
10、事件樹分析步驟;
11、會編制事件樹,并進行定量計算,以及它們的作用;會用最小割集(徑集)畫出原事故樹的等效樹,并對基本事件的結構重要度進行分析;會用最小割集(徑集)法求事故樹頂事件的概率;會求各基本事件的臨界重要度和概率重要度
12、安全評價的定義遵循的基本原理,掌握道化學火災爆炸指數評價法,化工企業六階段安全評價法,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的安全評價程序
|
科目
|
礦物學
|
代碼
|
841
|
第一章 緒論
晶體的基本概念,空間格子的概念、要素和基本類型,晶體的基本性質。簡述結晶學與礦物學的關系。要求掌握晶體的概念,晶體的基本性質。
第二章 晶體的生長與面角守恒定律
晶體層生長和螺旋生長的機理,晶面發育的布拉維法則與周期鍵鏈理論。簡述影響晶體生長的外因和面角守恒定律。要求能夠用晶體生長和晶面發育的理論解釋有關的礦物學現象。
第三章 晶體的測量和投影
測量與投影的方法,主要講述晶體的極射赤平投影。要求掌握晶體的投影方法。
第四章 晶體的外部對稱
晶體對稱的概念、晶體對稱要素、對稱型(點群)概念和晶體的對稱分類。簡述對稱定律和對稱要素組合規律、對稱型和對稱型的國際符號及對稱要素的投影。要求熟練掌握對稱操作和投影方法,晶體對稱分類體系及其特點。
第五章 晶體的坐標系和晶體符號
晶體的坐標系統、各晶系設置原則和方法、各晶系晶體常數和晶胞參數特點、米氏晶面符號的概念及構成。簡述晶帶概念、晶帶與晶棱符號及晶帶定律。要求掌握各晶系晶軸的選擇方法及相應的晶體常數特點,學會米氏晶面符號的求解。
第六章 單形與聚形
單形和聚形的概念,各晶系幾何單形的類型和形態特征,單形的符號表征;闡明聚形分析的方法和步驟。要求掌握47種幾何單形在各晶系的分布及其聚合規律。會利用投影圖通過代表面推導和識別單形與聚形。
第七章 晶體的規則連生
雙晶概念、雙晶類型和雙晶律,簡述平行連生、浮生和交生的概念。要求掌握常見礦物的雙晶。
第八章 晶體結構與晶體化學
著重講述晶體結構的對稱性和結構類型、晶格缺陷、鍵型與晶格類型、緊密堆積原理、配位數與配位體、類質同象、同質多象、多型性及有序性。要求掌握相關概念、實際晶體中主要結構類型和晶格類型。
第九章 礦物的外部屬性
礦物的形態、光學與力學性質、比重、電學和磁學性質及放射性。要求具備觀察各種外部屬性的能力,認識礦物性質在礦物學研究中的意義。
第十章 礦物的化學組成與分類
礦物化學組成的計量特性和晶體化學式書寫原則,主要講述礦物中水的賦存狀態,膠體礦物的化學組成及特性,礦物晶體化學分類。要求掌握礦物中水的類型、膠體礦物概念、礦物分類原則和分類體系。
第十一章 自然元素礦物
自然金屬元素及其互化物礦物的晶體化學與外部屬性通性,分別說明石墨、自然硫、金剛石的結構與性質特征;簡述自然半金屬元素礦物通性。
第十二章 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礦物
簡單硫化物、復硫化物和硫鹽的分類原則;在此基礎上,按照結構類型(島狀、環狀、鏈狀、層狀和配位型)分組闡明各該特性與結構的關系;闡明簡單硫化物與復硫化物和硫鹽的性質差異的本質;說明硫化物礦物形成和穩定的條件。
第十三章 氧化物和氫氧化物礦物
石英族、剛玉和金紅石族、黑鎢礦族、尖晶石族礦物的結構與性質特征;從晶體化學上闡明氧化物與硫化物礦物的性質和穩定條件差異。
第十四章 含氧鹽之硅酸鹽礦物
含氧鹽礦物的晶體化學與外部屬性通性,著重講述硅酸鹽礦物的硅氧骨干類型、類質同象規律、Al的雙重作用、硅氧骨干與形態和性質的聯系;簡述附加陰離子與成因的聯系。對鏈狀、層狀硅酸鹽的結構特征進行重點解剖分析。要求能夠運用礦物晶體化學分析其形態和主要性質特征。
第十五章 其他含氧鹽及鹵化物礦物
一般晶體化學與性質外,碳酸鹽類、硫酸鹽類、磷酸鹽類、鎢酸鹽類、氯化物類和氟化物類等礦物類中若干重要礦物族進行介紹。
第十六章 成因礦物學簡介
成因礦物學的學科體系,礦物的形成作用和礦物標型的概念,不同地質作用下礦物的標型組合。
第十七章 環境與生命礦物學簡介
環境與生命礦物學的學科體系,簡介本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現狀。
第十八章 礦物的現代研究方法
礦物的現代研究方法,使學生能根據研究目的初步確定所需要的方法,了解各種方法的特點。
第十九章 礦物的利用
主要介紹礦物作為資源加以利用的途徑。初步了解礦物在地質、找礦方面的作用。
|
|||
科目
|
材料科學基礎
|
代碼
|
816
|
第1章 固體結構
要求熟練掌握晶向、晶面指數的表示方法,FCC、BCC、HCP三種典型晶體結構的特征。
1.1晶體學基礎
掌握空間點陣和晶胞,立方晶系的晶向和晶面指數,六方晶系的晶面指數和晶向指數。晶帶,晶面間距。
1.2純金屬的晶體結構
掌握純金屬三種典型金屬的晶體結構,原子的堆垛方式,金屬晶體中的間隙。理解金屬的多晶型性。
1.3合金相結構
要求熟練掌握置換固溶體、間隙固溶體以及中間相的特征及性能特點。
1.3.1固溶體
掌握固溶體類型、結構特點、影響固溶度的因素,固溶體的微觀不均勻性、固溶體的性質。
1.3.2中間相——金屬化合物
掌握正常價化合物,電子化合物,原子尺寸因素化合物,拓撲密堆相,有序固溶體的結構、形成條件及性能。
1.4 離子晶體結構(選學)
了解典型離子晶體結構(AB、AB2、A2B3、ABO3、AB2O4型)
1.5 共價晶體結構(選學)
了解金剛石型結構
第2章 晶體缺陷
要求熟練掌握點缺陷類型,位錯的基本類型、柏氏矢量的特征,位錯運動。掌握位錯的彈性性質,位錯反應、層錯、界面結構。
2.1點缺陷
掌握點缺陷結構、形成、平衡濃度、運動。
2.2位錯
2.2.1位錯的基本類型和特征
熟練掌握刃位錯、螺位錯、混合位錯結構與特征。
2.2.2 柏氏矢量
掌握柏氏矢量的確定、特征與表示。
2.3.3位錯的運動
掌握位錯的滑移,位錯的攀移,位錯的交割。
2.3.4位錯的彈性性質
掌握位錯的應力場,位錯的應變能,位錯的線張力,作用在位錯上的力,位錯之間的作用力。
2.3.5 位錯的生成和增殖
掌握位錯密度,位錯的生成,位錯的增殖機制。
2.3.6 實際金屬晶體中的位錯
掌握位錯在典型晶體中的柏氏矢量,堆垛層錯,不全位錯,位錯反應,面心立方晶體中的位錯。
2.3表面與界面
了解晶體的外表面。掌握晶界,亞晶界,孿晶界,相界,研究晶體缺陷與發展高強度合金的關系。
第3章 固體中原子及分子的運動
要求熟練掌握擴散定律,擴散方程的解及其應用,擴散機制、擴散系數及影響擴散的因素。
3.1表象理論
3.1.1擴散定律
掌握菲克第一定律,菲克第二定律和菲克第二方程的解(無限長物體中的擴散,半無限長物體中的擴散,成分偏析的均勻化擴散)。掌握Kiekendall效應。
3.2 擴散的熱力學分析
3.3 擴散的原子理論
3.3.1擴散機制
掌握空位機制、間隙機制、晶界擴散及表面擴散機制。
3.3.2 原子跳動和擴散系數
掌握擴散系數的物理意義及公式。
3.4擴散激活能
3.5影響擴散的因素
3.6反應擴散
掌握影響擴散的因素,了解反應擴散的特點。
第4章 單組元相圖及純晶體的凝固
要求掌握形核與長大理論,細化晶粒的途徑。掌握鑄錠的組織。
4.1單元系相變熱力學及相平衡
了解相平衡條件和相律以及純鐵的相圖。
4.2純晶體的凝固
掌握液態金屬結構、結晶的熱力學條件,形核和晶體長大。
4.2.1液態金屬結構
4.2.2結晶的熱力學條件
4.2.3形核
掌握均勻形核、非均勻形核方式及能量條件,臨界晶核與形成功、形核率。
4.2.4晶體的長大
掌握液/固界面的微觀結構,晶體生長方式和生長速率。金屬結晶過程動力學(Johnson-Mehl方程)。金屬結晶時液/固界面前沿溫度梯度,液/固界面生長形態。
4.3 凝固后的晶粒大小控制
了解金屬結晶晶粒大小的表示及控制因素。
第5章 二元合金相圖及合金的凝固
要求熟練掌握二元相圖類型的識別,合金的平衡凝固與非平衡凝固組織,杠桿定律的應用。
5.1相圖的表示和測定方法。
掌握相圖的表示,了解其測定方法。
5.2 相圖熱力學的基本要點
了解固溶體的自由能——成分曲線、混合物的自由能,掌握多相平衡的公切線原理和杠桿法則。掌握從自由能——成分曲線推測相圖。
5.3 二元相圖分析
5.3.1勻晶相圖及固溶體合金結晶
掌握勻晶相圖及固溶體合金的平衡結晶、非平衡結晶過程、組織。
5.3.2共晶相圖及共晶合金的結晶
掌握共晶相圖及共晶合金的平衡結晶、非平衡結晶過程、組織。
5.3.3包晶相圖及包晶合金的結晶
掌握包晶相圖及包晶合金的平衡結晶、非平衡結晶過程、組織。
5.3.4其它類型的二元合金相圖
了解具有化合物的二元合金相圖,具有其它三相平衡等溫轉變的二元合金相圖,具有無序—有序轉變的相圖,具有中間相轉變的相圖。
5.3.5二元合金相圖的分析方法與應用。
5.3.6根據相圖推測合金性能
了解根據相圖推測合金力學性能、鑄造性能、熱處理的可能性。
5.3.7鐵碳合金的組織及其性能
熟練掌握Fe—Fe3C相圖,Fe—C合金的基本相和顯微組織。掌握鐵碳合金相圖及工業純鐵、共析鋼、亞共析鋼、過共析鋼、共晶白口鐵、亞共晶白口鐵、過共晶白口鐵合金的凝固過程和組織。掌握碳含量對鐵碳合金組織和性能的影響。
5.4 二元合金的凝固理論
5.4.1 固溶體的凝固理論
掌握正常凝固中的平衡分配系數,溶質原子的分布規律,合金凝固后溶質分布數學表達式。區域熔煉與提純,有效分配系數。
掌握合金凝固過程中的成分過冷概念,產生成分過冷的臨界條件及影響因素,成分過冷對合金凝固時液固界面形貌的影響。
5.4.2 共晶凝固理論
掌握共晶組織分類及其形成機制。
5.4.3 合金鑄錠(件)的組織與缺陷
掌握鑄錠三晶區的形成及性能,縮孔,宏觀偏析和顯微偏析的類型及形成原因。
第6章 三元合金相圖
要求熟練掌握各種基本類型的三元相圖的分析方法,二相平衡、三相平衡、四相平衡的特點及規律,基本三元相圖的投影圖與截面圖,實用三元相圖的分析。
6.1三元相圖基礎
掌握三元相圖成分表示方法、直線法則、杠桿定律及重心法則。
6.2三元勻晶相圖
掌握三元勻晶相圖及固溶體合金的結晶過程、組織、相對量計算。
6.3固態互不溶解的三元共晶相圖
掌握固態互不溶解的三元共晶相圖、合金結晶過程及組織、相對量計算。
6.4固態有限溶解的三元共晶相圖
掌握固態有限溶解的三元共晶相圖、合金結晶過程及組織、相對量計算。
6.5三元包晶相圖
掌握三元包晶相圖、合金結晶過程及組織。
6.6三元包共晶相圖簡介
掌握三元包共晶相圖、合金結晶過程及組織。
6.7三元相圖實例分析
6.8三元相圖小結
第二部分
第1章 金屬固態相變的基本規律
1.1 金屬整合系統
1.2 組織轉變類型
1.3 金屬的多形性
1.4 相變驅動力和阻力
1.5 形核
1.6 長大規律
1.7 相變動力學
1.8 聚集與粗化
掌握固態相變的基本概念,類型和特征;形核和長大的一般規律;析出相的聚集和組織粗化細化;了解固態相變的驅動力;相變熱力學和動力學。
第2章 金屬及合金的塑性變形
2.1 單晶體的塑性變形
2.2 多晶體的塑性變形
2.3 合金的塑性變形
2.4 金屬變形后的組織
掌握單晶體與多晶體塑性變形的特點,熟悉塑性變形對金屬組織和性能的影響。了解塑性變形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第3章 回復與再結晶
3.1 變形金屬加熱時的變化
3.2 回復
3.3 再結晶
3.4 晶粒長大
3.5 再結晶組織
3.6 動態回復、動態再結晶
3.7 金屬的熱加工
掌握塑性變形后金屬及合金加熱時組織結構發生轉變的過程,了解這些過程發生和發展的變化規律。
第4章 奧氏體的形成
4.1 奧氏體的組織
4.2 奧氏體形成機理
4.3 等溫形成動力學
4.4 連續加熱時奧氏體形成特征
4.5 奧氏體晶粒長大及控制
4.6 非平衡加熱時奧氏體的形成
掌握鋼中奧氏體的組織結構特征、形成動力學;影響奧氏體形成速度的因素;奧氏體晶粒長大和控制。
第5章 共析分解與珠光體
5.1 珠光體的形貌和物理本質
5.2 共析分解機理
5.3 粒狀珠光體的形成
5.4 動力學圖
5.5 影響珠光體轉變的因素
5.6 相間沉淀
5.7 珠光體的力學性能
熟悉珠光體的概念;掌握珠光體的概念,物理本質,組織結構特點,珠光體分解動力學特征;了解珠光體分解熱力學,形核長大機理。
第6章 馬氏體相變
6.1 馬氏體相變的特征、定義
6.2 相變分類
6.3 相變熱力學
6.4 馬氏體物理本質
6.5 馬氏體的形核
6.6 馬氏體相變模型
6.7 殘留奧氏體
6.8 馬氏體的力學性能
熟悉馬氏體的概念; 掌握馬氏體相變的基本特征和類型,馬氏體的組織結構和物理實質;了解馬氏體相變的熱力學,動力學。形核切變機制。掌握馬氏體的性能本質。
第7章 貝氏體轉變
7.1 貝氏體相變理論研究進展及論爭
7.2 貝氏體組織形貌
7.3 貝氏體相變的特征
7.4 貝氏體相變機制
7.5 貝氏體的力學性能
掌握貝氏體相變的基本特征,組織形貌,亞結構特點,物理本質,認識貝氏體相變的過渡性;熟悉貝氏體鋼的性能;了解相變熱力學,動力學,相變機制等。
第8章 馬氏體的回火轉變
8.1碳素鋼馬氏體的回火轉變
8.2 回火α相的變化
8.3 殘留奧氏體轉變
8.4 淬火鋼回火后的機械性能
掌握馬氏體分解時碳化物的析出貫序,轉化規律;熟悉回火后的性能;了解淬火鋼回火轉變的知識。
第9章 脫溶及時效
9.1 脫溶的概念
9.2 鋁合金的脫溶
9.3 合金時效后的性能
熟悉脫溶的概念,掌握Al-Cu合金的脫溶相的析出順序及組織變化規律;了解影響脫溶的因素和時效性能。
|
|||
科目
|
無機材料科學基礎
|
代碼
|
818
|
第1章 晶體結構
1、掌握空間點陣、晶胞、晶面指數、晶向指數、配位數、離子極化、同質多晶、類質同晶等基本概念;
2、理解最緊密堆積原理,掌握晶體結構中的間隙、鮑林規則;
3、掌握NaCl型、閃鋅礦型、纖鋅礦型、螢石型、金紅石型、鈣鈦礦型、尖晶石型等典型無機化合物的晶體結構;
4、掌握典型的島狀、鏈狀、層狀、架狀硅酸鹽的結構并能夠進行性能分析;
第2章 晶體結構缺陷
1、掌握熱缺陷、弗倫克爾缺陷、肖特基缺陷、固溶體、非化學計量化合物等基本概念;
2、掌握缺陷方程的書寫方法,會計算缺陷濃度;
3、掌握各種點缺陷的形成條件及對晶體性質的影響。
第3章 非晶態結構及性質
1、掌握分化與縮聚,網絡形成體、中間體和改變體,橋氧和非橋氧,硼反,F象等概念;
2、能夠判斷影響熔體粘度、表面張力、熔化溫度等原因;
3、會計算玻璃的結構參數,并能夠利用結構參數對玻璃的性能進行分析。
第4章 固體表面與界面
1、掌握潤視角、離子交換容量、聚沉值、觸變性、濾水性和可塑性等概念
2、理解離子的交換順序及影響因素;
3、掌握潤濕的類型及條件,會利用Young方程計算接觸角;
第5章 相平衡和相圖
1、掌握獨立組元數、相、自由度、相平衡、無變量點、連線規則、切線規則等
2、會分析二元、三元系統相圖冷卻析晶過程或加熱分解過程
第6章 固體中的擴散
1、掌握穩態擴散和非穩態擴散,本征擴散和非本征擴散等基本概念;
2、掌握擴散熱力學的基本知識;掌握影響擴散的因素;
3、會計算擴散系數和擴散活化能
第7章 固相反應
1、能夠利用拋物線速度方程、楊德方程和金斯特林格方程計算固相反應時間;
2、 掌握影響固相反應的因素
第8章 相變過程
1、掌握相變的分類及條件;
2、掌握成核-長大機理及影響因素
3、掌握條幅分解機理及顯微結構特征
第9章 燒結過程
1、掌握泰曼溫度、初次再結晶、二次再結晶、晶粒長大等概念;
2、了解燒結的推動力;
3、掌握固相燒結初期、中期、末期動力學模型。
4、掌握影響燒結的因素。
|
|||
科目
|
鋼鐵冶金原理
|
代碼
|
824
|
第1章 冶金過程熱力學基礎
1.1 化學反應的熱效應及自由能變化 1.2 溶液的熱力學性質1.3 冶金爐渣的理論和性質 1.4 氧化還原反應熱力學
第2章 冶金過程動力學基礎
2.1 化學反應速率 2.2 擴散與傳質 2.3 新相形核動力學 2.4 吸附反應動力學 2.5 冶金反應動力學特征及速度
第3章 鐵的還原
3.1 CO和H2的還原 3.2 C的還原
第4章 碳的氧化與燃燒
4.1 碳與氣體的氧化反應 4.2 滲碳和碳的溶解 4.3 有液相參與的碳氧化反應
第5章 硅、錳、鉻、釩等元素的氧化與還原
5.1 硅和錳的氧化與還原 5.2 鉻和鈮的氧化與還原 5.3 釩和鈦的氧化與還原 5.4 硅和錳等元素氧化還原的動力學
第6章 磷的去除
6.1 磷在冶金中的行為 6.2 磷氧化去除的條件 6.3 氧化除磷反應機理與動力學 6.4 還原脫磷
第7章 硫的去除
7.1 硫的危害和存在形態 7.2 脫硫反應的熱力學 7.3 脫硫反應的動力學 7.4 爐外脫硫
第8章 脫氧
8.1 氧在冶金中的行為 8.2 脫氧反應的熱力學及脫氧方法 8.3 脫氧反應的動力學
第9章 非金屬夾雜物的去除
9.1 夾雜物的來源、分類、特征 9.2 夾雜物對鋼性能的影響 9.3 非金屬夾雜物的變性處理 9.4 夾雜物的去除
|
|||
科目
|
金屬材料學
|
代碼
|
924
|
第1章 鋼鐵材料的合金化原理
1.1 鋼的分類、牌號 1.2 碳鋼概論
1.3 鋼的合金化原理
1.3.1 Me在鋼中的存在形式
1.3.2 Me與鐵和碳的相互作用
1.3.3 Me對Fe-Fe3C相圖的影響
1.3.4 Me對鋼的熱處理的影響
1.3.5 Me對鋼的性能的影響
1.3.6 微量Me在鋼中的作用
基本要求:了解碳鋼的特點。了解合金元素在鋼中的存在形式,合金元素與鋼中鐵、碳的作用;合金元素對鋼的相變的影響;合金元素與鋼的強化機制、合金元素對鋼工藝性能的影響等。
重點與難點:掌握碳鋼的分類、牌號及應用。合金元素與鋼中鐵、碳的作用;合金元素對鋼的相變、力學性能、工藝性能的影響。
第2章 工程構件用鋼
2.1 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 2
.2 微合金化鋼
2.3 低碳貝氏體型鋼 針狀鐵素體型鋼 鐵素體--馬氏體雙相鋼
2.4 新一代鋼鐵材料(自學)
基本要求:了解工程構件用鋼的服役條件和使用性能、工藝特點,理解合金元素在工程構件用鋼中的作用,掌握常用工程構件用鋼的牌號及主要用途。了解新型工程構件用鋼的主要生產工藝特點。
重點與難點:工程結構件用鋼的力學性能特點、耐大氣腐蝕性及常用構件用鋼。
第3章 機器零件用鋼
3.1滲碳鋼
3.2調質鋼
3.3彈簧鋼
3.4軸承鋼
3.5低碳馬氏體鋼
3.6耐磨鋼、易削鋼、大鍛件用鋼
基本要求:了解機器零件用鋼的強韌化機制;滲碳鋼的化學成分特點和熱處理特點;調質零件、彈簧、滾動軸承、超高強度結構鋼的服役條件及對鋼的基本性能要求,化學成分特點和熱處理特點;常用機器零件用鋼的牌號。
重點與難點:機器零件用鋼的強韌化機制及各類鋼的化學成分特點和熱處理特點。
第4章 工模具鋼
4.1 工模具鋼的分類和基本性能
4.2 刃具鋼
4.3 冷作模具鋼
4.4 熱作模具鋼
4.5 常用量具鋼
基本要求:了解工具鋼分類,化學成分及熱處理特點;工具的服役條件及其對鋼的性能要求;低合金工具鋼和碳素工具鋼的熱處理工藝特點;高速工具鋼的服役條件及其對性能的要求。碳及合金元素在高速鋼中的作用,高速鋼的熱處理特點。冷、熱作模具的服役條件及其對用鋼的性能要求。冷作模具用鋼的化學成分特點和熱處理特點。常用冷、熱作模具鋼。
重點和難點:高速工具鋼與冷、熱作模具鋼鋼種、合金元素的作用及熱處理特點
第5章 不銹鋼
5.1 概論
5.2 合金元素對不銹鋼組織和性能的影響
5.3 鐵素體不銹鋼
5.4 馬氏體不銹鋼
5.5 奧氏體不銹鋼
基本要求:了解不銹鋼鋼的服役條件、性能及工藝要求。理解不銹鋼的合金化原理,掌握各類不銹鋼的牌號、主要用途及熱處理工藝。
重點:各類不銹鋼的牌號、主要用途及熱處理工藝特點
難點:奧氏體不銹鋼的晶間腐蝕、鐵素體不銹鋼的脆性。
第6章 耐熱鋼及耐熱合金
6.1 耐熱鋼及合金的工作條件及性能
6.2 鐵素體型耐熱鋼
6.3 工業爐用耐熱鋼
6.4 奧氏體型耐熱鋼
6.5 鎳基耐熱合金及新型耐熱合金
了解耐熱鋼及耐熱合金的服役條件、性能及工藝要求。掌握提高鋼的熱強性及熱穩定性的基本原理,掌握各類耐熱鋼及耐熱合金的牌號、主要用途及熱處理工藝。了解各類耐熱鋼及耐熱合金的主要生產工藝特點。
第7章 鑄鐵
7.1 鑄鐵的特點和分類
7.2 鑄鐵的石墨化
7.3 灰鑄鐵
7.4 可鍛鑄鐵
7.5 球墨鑄鐵
理解鑄鐵的石墨化過程、合金元素對鑄鐵石墨化過程的影響,掌握各類鑄鐵的牌號、主要用途、石墨的形態及熱處理工藝。了解各類鑄鐵主要生產工藝特點。
第二篇 有色金屬材料
第8章 鋁及鋁合金
8.1 工業純鋁
8.2 鋁合金的組織特點及分類
8.3 鋁的合金化
8.4 鋁合金的時效
8.5 變形鋁合金
8.6 鑄造鋁合金
理解合金元素與鋁的相互作用、合金元素在鋁合金中的作用、鋁合金的時效過程,掌握各類鋁及鋁合金的成分特點、牌號、主要用途及熱處理工藝。了解鋁及鋁合金的主要生產工藝特點。
第9章 鎂及鎂合金
9.1鎂合金中的合金元素
9.2鎂合金
9.2.1 變形鎂合金
9.2.2 鑄造鎂合金
理解合金元素在鎂及鎂合金合金中的作用,掌握各類鎂及鎂合金合金的成分特點、牌號、主要用途及熱處理工藝。了解鎂及鎂合金合金的主要冶煉生產工藝特點。
第10章 銅及銅合金
10.1 銅中的合金元素
10.2 工業純銅
10.3 黃銅
10.4 青銅
10.5 白銅
理解合金元素在銅及銅合金中的作用,掌握各類銅及銅合金中的物理性能特點,掌握各類銅及銅合金的成分特點、牌號、主要用途及熱處理工藝。了解銅及銅合金的主要生產工藝特點。
第11章 鈦及鈦合金
11.1鈦的特性及鈦冶金基礎
11.2鈦合金物理冶金基礎
11.3鈦合金的分類及熱處理
11.4鈦合金的發展及應用
11.5鈦合金的生產工藝
理解合金元素在鈦及鈦合金中的作用,掌握各類鈦及鈦合金的成分特點、牌號、主要用途及熱處理工藝。了解鈦及鈦合金合金的主要生產工藝特點。
|
|||
科目
|
非高爐煉鐵
|
代碼
|
962
|
第1章 概論(了解):
1.1 非高爐煉鐵的意義
1.2 非高爐煉鐵的發展
1.3 非高爐煉鐵的技術經濟指標
1.4 非高爐煉鐵的原料及能源
1.5 產品性質及應用
第2章 氣體還原的直接還原法(理解)
2.1 鐵氧化物氣體還原原理
2.2 冶金還原煤氣
2.3 豎爐直接還原過程分析
2.4 氣體豎爐法工藝
第3章 固體還原劑直接還原法(理解)
3.1 固體還原鐵礦石的反應
3.2 回轉窯法工作原理
3.3 回轉窯直接還原法工藝
3.4 其他固體還原劑的直接還原法
第4章 熔融還原法(了解)
4.1 熔融還原法的意義
4.2 液態FeO還原反應
4.3 一步熔融還原法
4.4 二步法熔融還原
|
|||
科目
|
煉鋼學
|
代碼
|
932
|
第1章 緒論
基本要求:了解鋼鐵工業的的地位、作用、特點及發展趨勢;了解鋼鐵主要經濟技術指標;了解煉鋼工藝發展過程及特點;了解鋼鐵工藝生產流程特點及發展趨勢。
重點與難點:鋼鐵主要經濟技術指標的意義及范圍;煉鋼工藝發展過程及特點;鋼鐵工藝生產流程特點及發展趨勢。
1.1 鋼鐵工業的地位、作用、特點及發展趨勢
1.2 煉鋼工藝發展過程及特點
1.3 鋼鐵主要經濟技術指標
1.4 鋼鐵工藝流程特點及發展趨勢
第2章 煉鋼生產的理論基礎
基本要求:理解并掌握煉鋼反應的基本原理;掌握渣鋼間的氧化還原反應及其他反應;掌握鋼中夾雜物的去除方法。
重點與難點:煉鋼反應的基本原理;渣鋼間的氧化還原反應及夾雜物的去除方法。
2.1 煉鋼熔體的物理化學性質
2.2 鋼液中元素氧化反應的一般規律
2.3 硅、錳的氧化反應
2.4 碳的氧化反應
2.5 鋼液的脫磷
2.6 鋼液的脫硫
2.7 鋼液的脫氧
2.8 鋼中氣體和非金屬夾雜
第3章 煉鋼的任務、原材料和耐火材料
基本要求:了解煉鋼的基本方法及特點,理解煉鋼的任務;了解對原材料的要求(種類、作用、要求及應用范圍);了解耐火材料的分類和各自用途等(分類、使用性能及技術要求、生產工藝流程,了解其常用類型的特點及應用范圍,了解煉鋼用耐火材料損毀原因及防止措施,了解煉鋼用耐火材料的發展方向)。
重點與難點:煉鋼的任務;原材料主要質量指標;煉鋼用耐火材料。
3.1 煉鋼的任務
3.2 煉鋼用原材料
3.3 煉鋼用耐火材料
第4章 鐵水預處理技術
基本要求:了解并掌握鐵水預處理的意義及目的、主要類型及設備選擇、基本原理及技術特點、了解該領域發展現狀及發展方向。
重點與難點:鐵水預脫硫方法及脫硫劑的比較和選擇。
4.1 概論(鐵水預處理的目的及意義、分類及特點、現狀及發展趨勢)
4.2 鐵水預脫硅
4.3 鐵水預脫硫
4.4 鐵水預脫磷
4.5 鐵水三脫
4.6 特殊鐵水預處理(鐵水提釩、提鈮、提鉻)
第5章 氧氣轉爐煉鋼
基本要求:了解轉爐煉鋼工藝技術的發展過程;了解氧氣頂吹轉爐的主要設備、流程、類型及特點;了解氧氣頂吹轉爐的吹煉過程;掌握氧氣射流對熔池的物理化學作用;掌握氧氣頂吹轉爐的各項操作制度;掌握復吹轉爐的冶金特點;了解轉爐典型鋼種的冶煉特點及其質量要求,了解轉爐自動控制及新技術。
重點與難點:氧氣頂吹轉爐的各項操作制度;復吹轉爐的冶金特點。
5.1 轉爐煉鋼工藝特征及其技術發展過程
5.2 氧氣頂吹轉爐煉鋼設備與工藝
5.3 氧氣頂底復吹轉爐煉鋼
5.4 轉爐的其他冶煉工藝
5.5 轉爐典型鋼種的冶煉及其質量
5.6 轉爐煉鋼的自動控制
5.7 轉爐濺渣護爐技術
第6章 電弧爐煉鋼
基本要求:了解電弧爐煉鋼發展過程、類型及特點,了解電弧爐煉鋼設備的作用、類型及特點,掌握堿性電弧爐氧化法冶煉各階段的任務;了解電弧爐煉鋼的新技術及發展趨勢;了解典型鋼種類型及用途、冶煉方法及質量控制。
重點與難點:堿性電弧爐氧化法冶煉工藝;現代電弧爐煉鋼工藝的技術特點;典型鋼種冶煉方法及質量控制。
6.1 概論(電弧爐煉鋼發展過程、類型及特點)
6.2 電弧爐煉鋼主要設備(機械、電氣設備)
6.3 堿性電弧爐氧化法冶煉工藝
6.4 現代電弧爐煉鋼技術簡介
6.6 電弧爐煉鋼的發展方向
6.7 典型鋼種的冶煉
第7章 爐外精煉技術
基本要求:了解爐外精煉技術的發展過程、任務及主要功能、精煉手段的特點及種類、主要精煉方法的分類及適用范圍;了解常用爐外精煉方法的主要設備結構、主要功能及操作工藝、工藝參數及冶金效果、發展方向(擴展功能);了解常用精煉方法的比較和選擇依據及其與前后工序的合理匹配;了解爐外精煉技術的應用、發展趨勢及待解決的問題;
重點與難點:常用爐外精煉方法的主要功能及操作工藝;爐外精煉方法的選擇原則及其與前后工序的匹配原則;爐外精煉技術的應用。
7.1 概述(爐外精煉的發展過程、任務及主要功能、精煉手段特點及種類、主要精煉方法的分類及適用范圍)
7.2 常用鋼液爐外精煉方法簡介(設備名稱及結構、主要功能及操作工藝、工藝參數及冶效果、發展方向等)
7.3 各種精煉方法的比較和選擇依據及爐外精煉與煉鋼、連鑄的合理匹配
7.4 爐外精煉技術的應用及發展趨勢
第8章 特種冶煉技術
基本要求:了解特種冶煉技術的應用范圍及類型、主要設備及工藝過程、熔煉特點及冶金質量、局限性及發展方向;了解常用熔煉方法的技術特性比較及選擇原則。
重點與難點:常用特種冶煉方法的工藝過程、熔煉特點及冶金質量、局限性及選擇原則。
8.1 電渣重熔
8.2 真空感應熔煉
8.3 真空電弧重熔
8.4 電子束熔煉法
8.5 等離子弧熔煉
8.6 各種熔煉方法的技術特性比較和選擇原則
第9章 鋼的澆注
基本要求:了解鋼的澆注工藝類型及特點;掌握鋼的凝固理論(鋼液凝固的基本原理及鑄坯凝固特點);了解連鑄機類型及特點,掌握弧形連鑄機主要設計參數的確定方法;了解鑄機主體設備的作用及類型、主要工藝參數及結構組成、技術特點及應用范圍;理解和掌握連鑄操作工藝及主要工藝參數的控制,結合新技術及新工藝,了解提高連鑄機生產率的措施;了解和掌握連鑄坯凝固結構特點及鑄坯質量控制方法;了解連鑄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技術,了解連鑄發展方向;掌握澆注參數的選擇原則;了解各種鋼錠的結構。
重點與難點:鋼的凝固理論;弧形連鑄機基本參數的選擇原則及鑄機主體設備的作用和選型;連鑄操作工藝過程及主要工藝參數的控制、鑄坯凝固結構及質量控制方法。
9.1 概述(澆注工藝類型及特點、流程及發展概況)
9.2 鋼液凝固的基本原理
9.3 連鑄設備(連鑄機類型及特點、鑄機基本參數、鑄機主體設備)
9.4 連鑄操作工藝(連鑄鋼水的準備、連鑄操作過程、主要工藝參數控制、連鑄用保護渣、提高連鑄機生產率的措施)
9.5 連鑄坯凝固結構及質量控制(鑄坯凝固特點及結構的控制、鑄坯缺陷及質量控制)
9.6 連鑄新技術、新工藝及發展方向
|
|||
科目
|
無機材料工藝學
|
代碼
|
961
|
1 概論
1.1玻璃概論 了解玻璃的發展,了解普通玻璃和特種玻璃的使用性能;
1.2陶瓷概論 了解陶瓷的發展,了解陶瓷的種類與使用性能;
1.3 耐火材料概論 了解耐火材料的發展,初步了解耐火材料的種類與使用性能;
1.4 膠凝材料概論,初步了解綠色化的水泥工業、水泥和特種水泥的種類與使用性能。
2 無機非金屬材料組成 重點:無機非金屬材料組成設計方法。
2.1玻璃組成 熟練掌握玻璃組成設計方法;掌握鈉鈣硅酸鹽玻璃的組成;了解其它硅酸鹽玻璃與氧化物玻璃的組成;
2.2 陶瓷組成 熟練掌握陶瓷的礦物組成設計方法;掌握高溫結構陶瓷的組成;了解其它普通陶瓷、功能陶瓷的組成;
2.3 耐火材料組成 熟練掌握各種耐火材料的組成;理解耐火材料組成與性能關系;
2.4 水泥組成 熟練掌握硅酸鹽水泥熟料的礦物組成設計方法;掌握硅酸鹽水泥熟料的組成;
3 原料 重點:無機非金屬礦物原料特性及作用
3.1 概述 了解無機非金屬礦物原料種類
3.2 無機非金屬礦物原料 熟練掌握無機非金屬礦物原料特性及其作用
3.3 工業廢渣 理解工業廢渣原料特性與作用
3.4 預制原料 掌握原料的熱處理方法與預制原料的合成工藝
3.5 選礦 掌握選礦方法與工藝
4 配合料制備 重點:配料計算與原料調控手段
4.1配合料制備的要求和流程 熟練掌握配合料計算及制備工藝流程
4.2原料調控 掌握原料調控手段
4.3配料計算 熟練掌握配料計算原理與方法
4.4粉料的均質化 理解粉料的均質化的原理與方法。
5熔制 重點:玻璃熔制工藝及其影響因素
5.1 玻璃的熔制過程 掌握玻璃的形成、玻璃熔制的方法與工藝制度
5.2玻璃熔制用耐火材料的侵蝕 理解玻璃熔制用耐火材料的侵蝕及其影響因素
5.3電熔 了解耐火材料電熔工藝。
6成型 重點:顆粒料成型原理,水泥的水化與硬化機理
6.1成型基礎原理 熟練掌握顆粒料成型原理,在理解水泥的水化與硬化的基礎上,掌握硅酸鹽的水化,進而理解其性能;
6.2玻璃成型 掌握玻璃成型工藝,了解玻璃成型種類‘
6.3顆粒料成型 掌握顆粒料成型工藝及技術。
7燒成 重點與難點:無機非金屬材料的燒結機理,影響燒結的因素
7.1燒成和燒結 理解硅酸鹽水泥熟料、陶瓷、耐火材料在燒結過程中物理與化學變化;
7.2硅酸鹽水泥熟料的煅燒 掌握硅酸鹽水泥熟料的燒結工藝及其影響燒結的因素;
7.3陶瓷的燒成 熟練掌握陶瓷的燒結機理及其影響燒結的因素;
7.4耐火材料的燒成 熟練掌握耐火材料的燒結機理及其影響燒結的因素;
7.5燒成工藝與設備 掌握燒成工藝技術,了解硅酸鹽水泥熟料、陶瓷、耐火材料燒成設備;
7.6特種燒結技術 了解特種燒結工藝技術。
8加工與處理
8.1應力及其處理 掌握玻璃的退火工藝,理解內應力產生原因及玻璃鋼化技術
8.2封接及其冷加工 了解表面化學加工技術
8.3表面處理 了解表面改性技術
8.4高溫涂層 了解高溫涂層方法與相關技術,了解封接技術。
9新型無機材料工藝 重點:溶膠-凝膠工藝方法、原理,影響溶膠-凝膠法的主要工藝因素
9.1溶膠-凝膠技術 熟練掌握溶膠-凝膠工藝方法、原理,理解影響溶膠-凝膠法的主要工藝因素,掌握溶膠-凝膠法的特點,初步了解溶膠-凝膠法的應用;
9.2物理氣相沉積技術 了解物理氣相沉積技術
9.3化學氣相沉積技術 了解化學氣相沉積技術。
|
|||
科目
|
礦物加工工藝學
|
代碼
|
963
|
緒論
0.1 礦物加工學的任務及發展簡史;
0.2 固體物料分選的目的和根據;
0.3 固體物料分選的基本過程及常用術語;
第一篇 選前準備
1.碎散物料的粒度組成及分析;
1.1 粒度組成及粒度分析;
1.2 篩分分析;
重點:粒度分析、篩分分析方法。難點:篩分分析方法。 2. 工業篩分及篩分機械;
2.1 篩分過程及其評價;
2.2 篩分機械;
2.2.1 固定篩;
2.2.2 振動篩;
2.2.3 細篩;
2.2.4 其它篩分設備;
2.3 篩分過程的影響因素及篩分機生產率計算;
2.3.1 影響篩分過程的因素;
2.3.2 篩分機生產率計算;
重點:篩分機械、篩分過程的影響因素及篩分機生產率計算。難點:篩分過程的影響因素及篩分機生產率計算。
3. 物料的破碎;
3.1 概述;
3.1 破碎過程的技術指標;
3.2 物料的機械強度;
3.3 破碎設備
3.3.1 粗碎破碎機;
3.3.1.1 顎式破碎機;
3.3.1.2 旋回破碎機;
3.3.1.3旋回破碎機與顎式破碎機的比較;
3.3.2 中細碎破碎機;
3.3.2.1 圓錐破碎機;
3.3.2.2 輥式破碎機;
3.3.2.3 沖擊式破碎機;
3.3.2.4 高壓輥磨機;
3.4 破碎過程的影響因素及破碎機生產率計算;
3.4.1 破碎過程的影響因素;
3.4.2 破碎機生產率計算;
重點:破碎設備、破碎過程的影響因素及破碎機生產率計算。難點:破碎過程的影響因素及破碎機生產率計算。
4. 物料的磨碎過程;
4.1 磨碎作業的評價指標;
4.2 鋼球在磨機內的運動及其磨碎作用;
4.2.1 磨機內鋼球的運動狀態;
4.2.2 拋落運動狀態下鋼球的運動分析;
重點:鋼球在磨機內的運動及其磨碎作用。難點:鋼球在磨機內的運動及其磨碎作用。
5. 磨碎機械;
5.1 球磨機和棒磨機;
5.1.1 基本類型和構造;
5.1.1.1 格子型球磨機;
5.1.1.2 溢流型球磨機;
5.1.1.3溢流型棒磨機;
5.1.2 球磨機和棒磨機的工藝性能及用途;
5.1.3 球磨機和棒磨機磨碎過程的影響因素;
5.2 自磨機和礫磨機;
5.2.1 自磨機;
5.2.2 礫磨機;
5.3 超細粉碎設備;
5.3.1 超細粉碎機;
5.3.2 分級研磨機;
5.3.3 噴射粉磨機;
5.3.4 氣流磨;
5.3.5 振動磨;
5.3.6 攪拌磨;
5.3.7 膠體磨;
5.3.8 雷蒙磨;
5.3.9 離心磨;
5.4 磨碎設備的生產率計算;
重點:球磨機的基本類型和構造、球磨機和棒磨機磨碎過程的影響因素。難點:球磨機和棒磨機磨碎過程的影響因素。
6. 破碎和磨碎流程;
6.1 破碎流程;
6.2 磨碎流程;
6.3 自磨和礫磨流程; 重點:破碎流程、 磨碎流程。難點破碎流程、 磨碎流程。
第三篇 重力分選;
簡要介紹重力分選的常用方法; 13 顆粒在介質中的沉降運動;
13.1 介質的性質及對顆粒運動的影響;
13.2 顆粒在介質中的自由沉降;
13.3 顆粒在懸浮粒群中的干涉沉降;
重點:顆粒在介質中的自由沉降、 顆粒在懸浮粒群中的干涉沉降。難點:顆粒在介質中的自由沉降、 顆粒在懸浮粒群中的干涉沉降。
14水力分級;
14.1 水力分析;
14.1.1 重力沉降法;
14.1.2 上升水流法;
14.1.3 激光粒度分析法;
14.2 多室及單槽水力分級機;
14.2.1 云錫式分級箱;
14.2.2 機械攪拌式水力分級機;
14.2.3 篩板式槽型水力分級機;
14.2.4 分泥斗;
14.2.5 傾斜濃密箱;
14.3 螺旋分級機;
14.4 水力旋流器;
14.4.1水力旋流器的分級原理;
14.4.2 水力旋流器的工藝計算;
14.4.3 影響水力旋流器工作的因素;
14.4.4 水力旋流器的應用和發展;
14.5 分級效果的評價;
14.5.1 粒度分配曲線;
14.5.2 分級效率的計算公式;
重點:重力沉降法、分級效果的評價。難點:粒度分配曲線、分級效率的計算公式。 15. 重介質分選;
15.1 重懸浮液的性質;
15.2 重介質分選設備;
15.2.1 圓錐型重介質分選機;
15.2.2 鼓型重介質分選機;
15.2.3 重介質振動溜槽;
15.2.4 重介質旋流器;
15.2.5 重介質渦流旋流器;
15.2.6 荻納型和特拉伊-費洛型重介質渦流旋流器;
15.2.7 斜輪重介質分選機和立輪重介質分選機;
15.3 重介質分選工藝原理;
重點:重介質分選設備。難點:重介質分選設備。
16. 跳汰分選;
16.1 物料在跳汰機內的分選過程;
16.2 跳汰機;
16.2.1 旁動型隔膜跳汰機;
16.2.2 下動型圓錐隔膜跳汰機;
16.2.3 側動型隔膜跳汰機;
16.2.4 圓形跳汰機;
16.2.5 無活塞跳汰機;
16.2.6 動篩跳汰機;
16.2.7 離心跳汰機;
16.3 影響跳汰分選的工藝因素;
16.3.1 沖程、沖次;
16.3.2 給料水和篩下補加水;
16.3.3 床層厚度和人工床層;
16.3.4 篩板落差;
16.3.5 給料性質和給料量;
重點:跳汰機、影響跳汰分選的工藝因素。難點:影響跳汰分選的工藝因素。
17. 溜槽分選;
17.1 斜面水流的運動特性;
17.1.1 層流斜面水流的水力學特性;
17.4 粗粒溜槽;17.5 扇形溜槽和圓錐分選機;
17.6 螺旋分選機;
17.6.1 螺旋分選機的分選原理;
17.6.2 螺旋分選機的影響因素(包括結構因素、操作因素);
17.7 處理微細粒級物料的溜槽;
17.7.1 皮帶溜槽;
17.7.2 40層搖動翻床;
17.7.3 橫流皮帶溜槽;
17.7.4 振擺皮帶溜槽;
17.8 離心溜槽;
17.8.1 臥式離心分選機;
17.8.2 SL型射流離心分選機;
17.8.3 離心盤選機;
17.8.4 離心選金錐;
重點:螺旋分選機的分選原理、處理微細粒級物料的溜槽。難點:螺旋分選機的分選原理。
18. 搖床分選;
18.1 搖床的分選原理;
18.2 搖床的類型;
18.2.1 6-S搖床;
18.2.2 云錫式搖床;
18.2.3 彈簧搖床;
18.2.4 懸掛式多層搖床;
18.3 搖床分選的影響因素;
18.3.1 床面構成;
18.3.2 沖程和沖次;
18.3.3 沖洗水和床面橫向坡度;
18.3.4 物料入選前的準備及給料量;
重點:搖床的分選原理、類型、搖床分選的影響因素。難點:搖床分選的影響因素。
第四篇 浮游分選;
20. 浮選的理論基礎;
20.1 固體表面的潤濕性及可浮性;
20.1.1 潤濕現象;
20.1.2 潤濕性的度量;
20.1.3 粘著功;
20.1.4 固體表面的水化層;
20.2 物料的晶體結構與可浮性;
20.2.1 物料的晶格結構與鍵能;
20.2.2 顆粒的表面鍵能與天然可浮性;
20.2.3 顆粒表面的不均勻性與可浮性;
20.3 顆粒表面的氧化和溶解與可浮性;
20.3.1 物料的氧化;
20.3.2 物料的溶解;
20.4 兩相界面的雙電層;
20.4.1 固液界面荷電的起因;
20.4.2 雙電層的結構及電位;
20.4.3 顆粒表面的電性與可浮性;
20.5 固體顆粒表面的吸附;
20.5.1 分子吸附和離子吸附;
20.5.2 膠粒吸附和半膠束吸附;
20.5.3 雙電層內層吸附和雙電層外層吸附;
重點:固體表面的潤濕性及可浮性、物料的晶體結構與可浮性、兩相界面的雙電層。難點:兩相界面的雙電層。
21. 浮選藥劑及其作用原理;
21.1 浮選藥劑的分類與作用;
21.2 捕收劑及其作用原理;
21.2.1 捕收劑的結構與分類;
21.2.2 硫化物礦物的捕收劑(硫代化合物類捕收劑);
21.2.3 黃藥類捕收劑與硫化物礦物的作用機理;
21.2.4 非硫化物礦物的捕收劑(有機酸類捕收劑和胺類捕收劑);
21.2.5 非硫化物礦物捕收劑的作用機理;
21.2.6 非極性油類捕收劑;
21.2.7 兩性捕收劑;
21.3 起泡劑及其作用原理;
21.3.1 起泡劑;
21.3.2 起泡過程及起泡的作用機理;
21.4 調整劑及其作用機理;
21.4.1 抑制劑及抑制作用機理;
21.4.2 活化劑及其活化作用機理;
21.4.3 pH值對浮選過程的影響;
21.4.4 絮凝劑及其它類浮選藥劑;
重點:捕收劑及其作用原理、起泡劑及其作用原理、調整劑及其作用機理。難點:捕收劑及其作用原理、起泡劑及其作用原理、調整劑及其作用機理。
22. 浮選設備;
22.1 對浮選機的要求及浮選機的分類;
22.1.1 對浮選機的基本要求;
22.1.2 浮選機的分類;
22.2 機械攪拌式浮選機;
22.2.1 XJK型浮選機;
22.2.2 維姆科型浮選機;
22.3 充氣式浮選機;
22.3.1 浮選柱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22.3.2 浮選柱工作的主要特點;
22.4 浮選機的結構及其發展;
22.4.1 機械攪拌充氣器;
22.4.2 漿體循環筒;
22.4.3 深槽與淺槽;
22.4.4 槽體間的連接組合方式;
重點:浮選機的分類。難點:機械攪拌式浮選機。
23. 浮選工藝;
影響浮選過程的八大工藝因素;
23.1 磨碎細度;
23.2 浮選藥劑制度;
23.3 漿體濃度及其調整;
23.4 浮選泡沫及其調節;
23.5 浮選流程;
23.6 其它浮選工藝因素;
重點、難點:影響浮選過程的八大工藝因素。
第六篇 分選工藝及輔助作業;
27. 黑色金屬礦石的分選工藝;
27.1 鐵礦石的分選工藝;
27.2 錳礦石的分選工藝;
重點、難點:鐵礦石的分選工藝。
28. 有色金屬和貴金屬礦石的分選工藝;
28.1 多金屬硫化物礦石的分選工藝;
28.2 有色金屬氧化物礦物和含氧鹽礦物的分選工藝;
重點、難點:多金屬硫化物礦石的分選工藝。
29. 非金屬礦石的分選工藝;
29.1 金剛石的分選工藝;
29.2 石墨的分選工藝;
29.3 粘土礦物的分選工藝;
29.4 螢石的分選工藝;
重點、難點:石墨的分選工藝、螢石的分選工藝
|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