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2016年北京師范大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大綱
985圖書館學基礎
一、考試內容
本科目包括“圖書館學理論與方法”與“信息組織”兩部分考試內容。
“圖書館學理論與方法”考試內容
(一)圖書館基本理念與圖書館類型
主要內容包括:圖書館學的研究對象;學科性質;圖書館學的理論基礎;圖書館學的相關學科;圖書館學的體系結構;研究方法;圖書館理念(知識自由理念、民主政治理念、終身學習理念、公共物品理念、社會責任理念;圖書館類型);圖書館的類型與功能定位、圖書館的范式演變。
(二)圖書館工作的組織原理
主要內容包括:文獻信息資源建設;數字圖書館;資源共建共享;圖書館評估;圖書館理事會制度、圖書館行業管理制度;圖書館聯盟;圖書館國際交流。
(三)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源建設
主要內容包括:圖書館的資源體系;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生命周期與評價;文獻信息資源整;特色資源建設、地方特色文獻、機構知識庫;數字資源長期保存。
(四)圖書館的信息服務
主要內容包括:用戶認知與行為理論、傳統服務模式的創新、遠程用戶服務模式、服務的評價理論與方法;圖書館的信息服務體系;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方式;圖書館學情報學信息源;參考咨詢服務、學科服務、知識服務。
(五)圖書館的信息技術
主要內容包括:圖書館信息技術應用體系;數字圖書館技術;數據挖掘與知識發現;信息計量與知識計量;語義網、云計算、大數據、知識管理。
(六)圖書館的服務隊伍與運行管理
主要內容包括:圖書館的服務隊伍構成;圖書館員的職業資格與專業性;圖書館員職業倫理;圖書館管理組織架構;圖書館運行機制。
(七)圖書館的行業標準與政策法律
主要內容包括:圖書館的行業標準體系;圖書館的政策法律、國際規范。
“信息組織”考試內容
(一)信息組織原理
主要內容包括:對信息組織的要求;信息組織中的控制與規范;規范控制的依據。
(二)信息描述
主要內容包括:信息描述的意義;信息資源描述項目、標識和描述級次;檢索點和規范文檔;計算機編碼;信息描述方法。
(三)分類法與分類標引
主要內容包括:分類法概述;分類法結構剖析;類目體系的建立;網絡分類法組織特點和揭示形式的變化;國內外主要分類法;分類標引規則;分類排架與分類檢索系統。
(四)主題法與主題標引
主要內容包括:敘詞表的結構;敘詞語言的詞匯控制;敘詞表的編制與維護;國內外主題詞表介紹;主題標引和主題檢索工具;主題標引方法;主題標引規則;主題檢索工具。
(五)自然語言標引與檢索
主要內容包括:自然語言概述;關鍵詞語言;文本檢索;后控詞表;自動標引;自然語言與知識組織系統的發展;本體理論、方法與應用。
二、題型介紹
(一)本科目包括名詞解釋、簡答題和分析論述題三種題型。
(二)題型舉例:
l名詞解釋:
1)元數據
2)范疇索引
3)移動圖書館
4)學科化服務
5)敘詞法
l簡答題:
1)簡述主題標引時可能出現的主題分析誤差情況及克服方法。
2)簡述DublinCore的內容和制訂DublinCore的意義。
3)簡述信息技術對圖書館的影響。
4)簡述圖書館資源建設的主要方式。
5)簡述編制分類詞表時概念劃分的基本規則。
l分析論述題:
1)介紹我國主要的圖書館類型,并說明我國不同類型圖書館的異同點。
2)闡述圖書館學的主要研究方法,并分析如何掌握圖書館學的研究方法。
3)分析知識組織工具的現狀特點與發展趨勢。
4)分析從事圖書館學研究,可從哪些信息渠道收集文獻信息資源,并介紹如何評價所收集的文獻信息資源的全面性、準確性、時效性和權威性。
5)作家劉某認為某數字圖書館集團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權。劉某稱,該數字圖書館網站通過會員付費方式提供圖書下載服務,該網站未經其本人許可,擅自使用了其3部著作。請就該問題進行分析,說明該數字圖書館網站是否侵權,法院可能會怎樣判決,數字圖書館網站應怎樣使用資源提供服務。
三、作答要求
(一)總體要求
考生作答時,要抓住核心概念,理論正確;
能夠正確理解和回答出考題中理論、方法和技術的核心內容;
要講究邏輯,條理清楚,表述流暢。
(二)考察重點
以上述舉例試題為例:
第一類題型為名詞解釋題,重點考察考生對圖書館學、信息組織的基本概念、專業術語等細節性知識的把握與再現能力。如上述5道名詞解釋題,要求考生能夠對關鍵知識點,如信息組織中的元數據、范疇索引、敘詞法等有深入的掌握,對圖書館的基本形態如數字圖書館、真人圖書館、移動圖書館,對圖書館的主要信息服務方式,有基本的了解。
第二類題型為簡答題,重點考察考生對圖書館學、信息組織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主要工具、核心技術、基本業務等內容的理解情況。如上述的5道簡答題,分別考查學生對圖書館的資源建設方式、圖書館的信息組織工具與信息組織流程、信息描述與標引的質量控制等內容的領會與理解。
第三類題型為分析論述題,重點考察考生對圖書館學、信息組織涉及的圖書館內外部環境、特定理論的研究脈絡、特定業務的發展軌跡、特定方法與原理等知識點的融會貫通、系統思考和綜合應用能力。
在上述的5道分析論述題中,對第一道分析論述題,考生需要從公共圖書館、專業圖書館(科研圖書館)、高校圖書館等角度,較為全面地介紹圖書館的類型,進而分析其服務理念、服務定位、建設方式、服務內容、服務對象、管理機制等存在的異同點。
對第二道分析論述題,涉及圖書館學的研究方法及如何掌握圖書館學的研究方法,考生需要條理清晰地介紹圖書館學的主要研究方法,并從研究方法的基本定義、適用場景、對象數據、操作步驟和局限性等角度,剖析圖書館學研究方法的學習模式。
對第三道分析論述題,考生應能夠從分類法、主題法、本體等角度切入,介紹國內外圖書館業界和學界在知識組織工具方面的研究與應用概況,并結合本體的發展特點,說明知識組織工具的發展趨勢。
對第四道分析論述題,考生需要綜合文獻調研、網絡調研、實驗觀察和社會調研等角度,闡明圖書館學文獻信息資源的收集渠道,并能夠將支持圖書館學學術研究的各類文獻信息資源,區分為主觀性數據和客觀性數據。如通過問卷調查、專家訪談等渠道獲取的研究數據是主觀性數據;而客觀性數據可細分為自然界的數據和社會領域的數據,其中,社會領域的數據,如科學計量中的引用次數,網頁的點擊數、點贊數,在線論文的下載數,雖然是直接可獲取的數據,但由于存在非必要引用、故意點擊(贊)、故意下載等情形而導致這類客觀數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此基礎上,考生再闡述不同渠道獲取的信息,應該如何判定其全面性、準確性、時效性和權威性。
對第五道分析論述題,考生需要明確版權問題是數字圖書館建設與服務中的主要考慮點。版權法律中有關圖書館可適用的例外和限制,需要綜合考慮使用主體、使用目的、使用方式、使用時長、使用地域、使用數量和使用篇幅等因素。本題主要考察學生對版權例外適用主體的理解。數字圖書館的建設,有依托傳統圖書館建設并進而完全提供公益性服務的模式,也有依托傳統圖書館建設但最終并不完全提供公益性服務的模式。對于前者,適用于傳統圖書館的版權例外依然可以適用,而對于后者,因其含非公益性的運營性質,并不能完全將之視為傳統圖書館,因而并不能適用傳統圖書館可適用的版權例外。考生作答時,要明確題目中提及的“某數字圖書館集團”,因此,該主體并不是版權法律規定中有關版權例外可適用的主體。若是這樣,使用處于版權保護期限內的作品,不管是個人或法人,均需要事先征得版權擁有人的書面許可,并按雙方約定的標準支付使用報酬,否則,即為版權侵權。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