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2016年北京師范大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大綱
347心理學專業綜合
北師大心理學院2016年MAP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
《心理學專業綜合》考試科目命題指導意見
一、考試性質
《心理學專業綜合》是2016年應用心理碩士(MAP)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的科目之一。《心理學專業綜合》考試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選拔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人才入學,為國家培養從事某一特定職業所必需的心理學技能的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以解決都市壓力、公共安全、災害救助、危機防御等方面的實際問題。
二、考試要求
測試考生對于心理學專業的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和運用能力。
三、考試方式與分值
心理學專業綜合考試,由各招生單位根據應用心理專業碩士教育指導委員會提出的指導性考試大綱自行命制,全國統一考試,考試時間為180分鐘,滿分為300分。
考試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尤其相關心理學概念、實驗與實踐結合的深入論述。
四、考試內容
臨床與咨詢心理方向、職業心理健康與EAP(員工幫助計劃)方向、心理測量與人力資源管理方向考試內容分為《心理學導論》、《現代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心理測量學》、《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五部分內容。
用戶體驗(UX)方向考試內容分為《心理學導論》、《心理測量學》、《社會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四部分內容。
五、考試題型
選擇題、簡答題、論述題、案例分析題。
第一章心理學導論
一、心理學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二)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1.觀察法
2.實驗法
3.測驗法
4.調查法
5.個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學流派
1.構造主義心理學
2.機能主義心理學
3.行為主義心理學
4.格式塔學心理學
5.精神分析
6.人本主義心理學
7.認知心理學
(四)當代心理學的研究取向
二、心理的神經生理機制
(一)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
1.神經元
2.突觸
3.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
(二)大腦皮層及其機能
1.大腦皮層感覺區及其機能
2.大腦皮層運動區及其機能
3.大腦皮層言語區及其機能
4.大腦兩半球單側化優勢
(三)腦機能學說
1.定位說
2.整體說
3.機能系統說
4.模塊說
5.神經網絡學說
三、感覺
(一)感覺概述
1.感覺的含義
2.感覺的種類
3.感覺測量
4.感覺現象
(二)視覺
1.視覺的含義
2.視覺現象
3.視覺的生理基礎
4.視覺理論
(三)聽覺
1.聽覺的含義
2.聽覺現象
3.聽覺的生理基礎
4.聽覺理論
(四)其他感覺
四、知覺
(一)知覺概述
1.知覺的含義
2.知覺的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二)知覺的特征
1.知覺選擇性
2.知覺整體性
3.知覺理解性
4.知覺恒常性
(三)空間知覺
1.形狀知覺
2.大小知覺
3.深度知覺
4.方位知覺
(四)時間知覺和運動知覺
1.時間知覺
2.運動知覺
(五)錯覺
1.錯覺的含義
2.錯覺的種類
3.錯覺產生的原因
五、意識和注意
(一)意識與無意識
1.意識的含義
2.意識的種類
3.意識的功能
4.睡眠與夢
5.催眠
(二)注意概述
1.注意的含義
2.注意的功能
3.注意的種類
(三)注意的認知理論
1.注意選擇的認知理論
2.注意分配的認知理論
六、記憶
(一)記憶概述
1.記憶的含義
2.記憶的過程
3.記憶的種類
4.記憶的神經生理機制
(二)感覺記憶
1.感覺記憶的含義
2.感覺記憶的信息加工
3.感覺記憶的特征
(三)短時記憶與工作記憶
1.短時記憶的含義
2.短時記憶的信息加工
3.短時記憶信息的存儲與提取
4.短時記憶的特征
5.工作記憶
(四)長時記憶
1.長時記憶的含義
2.長時記憶的信息加工
3.長時記憶的信息存儲與提取
4.長時記憶的特征
(五)遺忘
1.遺忘的含義
2.遺忘曲線
3.遺忘理論
4.影響遺忘的因素
(六)內隱記憶
七、思維
(一)思維概述
1.思維的含義
2.思維的特征
3.思維的種類
(二)概念
1.概念的含義
2.概念的種類
3.概念的形成
4.概念結構的理論
(三)推理
1.推理的含義
2.推理的理論
(四)問題解決
1.問題解決的含義
2.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
3.問題解決的策略
4.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五)創造性思維
1.創造性思維的含義
2.創造性思維的特征
3.影響創造性思維的因素
(六)表象
1.表象的含義和作用
2.表象的特征
3.表象的種類
(七)想象
1.想象的含義
2.想象的種類
3.想象的功能
(八)決策
八、語言
(一)言語概述
1.語言的含義
2.語言的特征
3.語言的結構
(二)語言的神經生理機制
1.布洛卡區
2.威爾尼克區
3.角回
(三)語言的理解
1.影響言語理解的因素
2.詞匯理解
3.句子理解
4.篇章理解
九、動機
(一)動機概述
1.動機的含義和種類
2.動機的功能
3.動機與行為效率的關系
(二)需要
1.需要的含義
2.需要的種類
3.需要層次理論
(三)動機的理論
1.本能理論
2.驅力理論
3.喚醒理論
4.誘因理論
5.動機的認知理論
九、情緒
(一)情緒的一般概念
1.情緒含義和功能
2.情緒的維度和兩極性
(二)情緒的種類
1.情緒的分類
2.情緒狀態和分類
(三)表情
1.表情的含義
2.表情的種類
(四)情緒與腦
(五)情緒理論
1.早期的情緒理論
2.情緒的認知理論
十一、能力
(一)能力概述
1.能力的含義
2.能力與知識、技能的關系
3.能力、才能與天才
(二)能力的種類
(三)能力的結構理論
1.能力結構的傳統理論
2.能力結構的新理論
(四)能力的測量
(五)能力的發展與個體差異
1.能力發展的一般趨勢
2.能力發展的個體差異
3.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條件
十二、人格
(一)人格概述
1.人格的含義、功能
2.人格的特征
(二)人格理論
1.人格特質理論
2.人格類型理論
3.精神分析人格理論
(三)氣質和性格
1.氣質的含義
2.氣質的類型
3.氣質的理論
4.性格的含義
5.性格與氣質的關系
(四)認知風格
(五)人格測驗
(六)人格的成因
第二章現代心理與教育統計學
一、描述統計
(一)統計圖表
1.統計圖
2.統計表
(二)集中量數
1.算術平均數
2.中數
3.眾數
(三)差異量數
1.離差與平均差
2.方差與標準差
3.變異系數
(四)相對量數
1.百分位數
2.百分等級
3.標準分數
(五)相關量數
1.積差相關
2.等級相關
3.肯德爾等級相關
4.點二列相關與二列相關
5.φ相關
二、推斷統計
(一)推斷統計的數學基礎
1.概率
2.正態分布
3.二項分布
4.t分布
5.F分布
6.樣本平均數分布
7.抽樣原理與抽樣方法
(二)參數估計
1.點估計、區間估計與標準誤
2.總體平均數的估計
3.標準差與方差的區間估計
(三)假設檢驗
1.假設檢驗的原理
2.樣本與總體平均數差異的檢驗
3.兩樣本平均數差異的檢驗
4.方差齊性的檢驗
5.相關系數的顯著性檢驗
(四)方差分析
1.方差分析的原理與基本過程
2.完全隨機設計的方差分析
3.隨機區組設計的方差分析
4.協方差分析
5.多因素方差分析
6.事后檢驗
(五)統計功效與效果量
(六)一元線性回歸分析
1.一元線性回歸方程的建立、檢驗及應用
2.可化為一元線性回歸的曲線方程
(七)卡方檢驗
1.擬合度檢驗
2.獨立性檢驗
(八)非參數檢驗
1.獨立樣本均值差異的非參數檢驗
2.相關樣本均值差異的非參數檢驗
(九)多元統計分析初步
1.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2.主成分分析
3.因素分析
第三章心理測量學
一、心理測量的基本理論
(一)心理測量的基礎
1.心理測量的基本概念
2.心理測量的特征與分類
(二)經典測量理論
1.經典測量理論模型
2.測量的信度與效度
信度的定義;信度系數的估計;信度的影響因素與改進。
效度的定義;效度的估計;效度的影響因素與改進。
信度和效度的關系。
3.心理測量的誤差
測量誤差的定義;測量誤差的來源及控制;測量誤差的估計。
4.心理測驗的項目分析
難度;區分度;項目的綜合分析和篩選;項目功能差異。
(三)項目反應理論
1.單維性假設與項目特征曲線
2.單參數模型、雙參數模型和三參數模型
3.項目信息函數與測驗信息函數
(四)概化理論
1.方差分量的估計
2.概化系數與可靠性指數
3.G研究與D研究
二、心理測驗及其應用
(一)心理測驗的編制技術
1.心理測驗編制的基本程序
2.測驗目標與命題雙向細目表
3.題目編制技術
4.測驗標準化
5.測驗等值技術
(二)心理測驗的施測
1.測驗的設計
2.施測的程序和步驟
(三)測驗常模
1.常模與常模團體
2.分數轉換與合成
3.常模的編制
4.幾種常用的常模
(四)標準參照測驗
1.標準參照測驗的定義與作用
2.標準參照測驗的題目分析
3.標準參照測驗的信度與效度
4.標準參照測驗的分數解釋
(五)常用心理測驗
1.成就測驗
2.智力測驗
3.能力傾向測驗
4.特殊能力測驗
5.創造力測驗
6.人格測驗
7.態度測驗
8.興趣測驗
9.心理健康量表
10.發育量表
(六)心理測驗的應用
第四章社會心理學
一、社會心理學導論
(一)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研究內容
(二)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二、自我
(一)自我即中心——一些現象
(二)自我概念
(三)自尊
(四)文化與自我
(五)自我服務偏差
三、社會知覺與判斷
(一)社會認知的定義
(二)印象與印象形成
(三)歸因
(四)社會判斷
四、態度及其改變
(一)態度的概念及成分
(二)態度與行為的關系
(三)態度的改變及理論
五、從眾
(一)從眾的定義及經典研究
(二)從眾的影響因素
六、說服
(一)說服的途徑
(二)說服的要素
七、群體影響
(一)什么是群體
(二)群體極化和群體思維
(三)社會助長和社會惰化
(四)去個體化
八、偏見與歧視
(一)什么是偏見與歧視
(二)偏見的根源
(三)刻板印象
九、攻擊行為
(一)攻擊行為的理論
(二)攻擊行為的影響因素
(三)如何減少攻擊
十、人際吸引與親密關系
(一)人際吸引的規則
(二)愛情
十一、助人行為
(一)助人行為的理論
(二)助人行為的影響因素
第五章發展心理學
一、緒論
(一)發展心理學的界說
(二)發展心理學的變遷
(三)發展心理學的進展
二、發展心理學理論
(一)精神分析的心理發展觀
(二)行為主義的心理發展觀
(三)維果茨基的心理發展觀
(四)皮亞杰的心理發展觀
(五)朱智賢的心理發展觀
三、發展心理學研究方法
(一)發展心理學研究概述
(二)發展心理學研究的設計
(三)發展心理學收集研究資料的常用方法
(四)發展心理學研究結果的分析
(五)發展心理學研究方法的新趨勢
四、胎兒的生理——心理發展
(一)胎兒神經生理和心理機能的發展
(二)胎兒生理——心理發展的影響因素
(三)胎兒期的心理衛生
五、嬰兒的心理發展
(一)嬰兒的生理發展及其心理學意義
(二)嬰兒認知的發展
(三)嬰兒言語的發展
(四)嬰兒的氣質
(五)嬰兒情緒、社會性的發展
六、幼兒的心理發展
(一)幼兒神經系統的發展
(二)幼兒的游戲
(三)幼兒言語的發展
(四)幼兒認知的發展
(五)幼兒個性的初步形成和社會性的發展
七、小學兒童的心理發展
(一)小學兒童的學習
(二)小學兒童思維的發展
(三)小學兒童個性和社會性的發展
(四)小學兒童品德的發展
八、青少年的心理發展
(一)青少年身心的發展
(二)青少年思維的發展
(三)青少年個性和社會性的發展
(四)青少年面臨的心理社會問題
九、成年早期個體的心理發展
(一)成年早期的基本問題
(二)成年早期的認知特點
(三)成年早期自我的形成
(四)成年早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與穩固
(五)成年早期的戀愛、婚姻及事業
十、成年中期個體的心理發展
(一)成年中期的發展任務
(二)成年中期的智力發展
(三)成年中期的人格發展
(四)成年中期的生活
十一、成年晚期個體的心理發展
(一)老齡、老化與發展
(二)成年晚期的認知
(三)成年晚期的情緒情感
(四)成年晚期的個性和社會性
(五)成年晚期的心理衛生和長壽心理
第六章認知心理學
一、認知科學
(一)動機
(二)認知心理學的應用領域
(三)認知心理學的歷史
1.認知革命:人工智能、信息論和語言學
2.信息加工分析
3.認知神經科學
(四)信息加工:互通訊息的神經元
1.神經元
2.信息的神經表征
(五)腦的結構
1.功能定位
2.拓撲組織
(六)認知神經科學的方法
二、知覺
(一)視覺信息加工
1.腦的視知覺
2.早期視覺信息加工
3.視細胞中的信息編碼
4.深度與表面知覺
5.物體知覺
(二)視覺模式識別
1.模板匹配模型
2.特征分析
3.物體識別
4.臉的識別
(三)言語識別
(四)類別性知覺
(五)情境與模式識別
1.馬薩羅FLMP模型
2.情境與識別的其他例子
三、注意與操作
(一)順序瓶頸
(二)聽覺注意
1.過濾器理論
2.衰減理論與后期選擇理論
(三)視覺注意
1.視覺注意的神經基礎
2.視覺搜索
3.捆綁問題
4.視野忽視
5.基于物體的注意
(四)中樞注意
1.自動化
2.斯特魯普效應
3.前額的執行控制部位
四、心理表象
(一)言語表象與視覺表象
(二)視覺表象
1.表象掃描
2.視覺表象與腦區
3.認知地圖
4.文字的轉換
五、知識的表征
(一)知識及相關腦區
(二)對事件意義的記憶
1.言語信息的記憶
2.視覺信息記憶
3.保持
(三)命題表征
1.命題網絡
2.非模態符號系統與知覺符號系統
(四)具身認知
(五)概念知識
1.語義網絡
2.圖式
3.事件
4.抽象理論和實例理論
六、編碼與儲存
(一)記憶與腦
(二)感覺記憶
1.視覺感覺記憶
2.聽覺感覺記憶
(三)短時記憶理論
(四)工作記憶
1.巴德利的工作記憶理論
2.額葉皮層與靈長類的工作記憶
(五)激活與長時記憶
1.激活計算的例子
2.擴散激活
(六)練習與記憶強度
1.學習的冪定律
2.冪定律的神經基礎
(七)影響記憶的因素
(八)學習
1.有意義與無意義的增細加工
2.伴隨學習與有意學習
3.閃光燈記憶
七、保持與提取
(一)保持函數
(二)干擾
1.扇面效應:事實網絡
2.對先前存在的記憶的干擾效應
3.關于干擾和消退的爭論
4.冗余防止干擾
(三)提取和推斷
1.似真提取
2.增細加工和推斷重構
3.目擊者證言和虛假記憶
(四)聯想結構和提取
1.編碼情境效應
2.編碼特異性原理
(五)海馬結構和遺忘癥
(六)內隱記憶與外顯記憶
1.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
2.程序性記憶
八、問題解決
(一)問題解決的本質
1.問題解決
2.問題解決的過程
(二)問題解決的算子
1.算子的習得
2.類比與模仿
(三)算子選擇
1.差異降低法
2.手段-目的分析
3.河內塔問題
4.目標結構與前額皮層
(四)問題表征
1.正確表征的重要性
2.功能固著
(五)定勢效應
1.醞釀效應
2.頓悟
九、專業技能學習
(一)技能習得的一般特征
1.技能習得的三個階段
2.學習的冪定律
(二)專業技能的本質
1.程序化
2.技法學習
3.策略學習
4.問題感知
5.模式學習和記憶
6.長時記憶和專業技能
7.有目的練習的作用
(三)技能的遷移
(四)相同要素說
(五)教育啟示
十、推理
(一)推理和腦
(二)對條件命題的推理
1.由條件論據判定結論
2.沃森選擇任務
3.條件命題的許可解釋
4.條件命題的概率解釋
(三)演繹推理
1.直言三段論
2.氛圍假說
3.氛圍假說的局限性
4.加工解釋
(四)歸納推理和假設檢驗
1.假設形成
2.假設檢驗
3.科學發現
十一、判斷與決策
(一)人腦與決策
(二)概率判斷
1.貝葉斯定理
2.基礎比率
3.保守主義
4.概率判斷
5.再認啟發
(三)決策
1.框架效應
2.主觀效用和主觀概率的神經表征
十二、認知的個體差異
(一)認知發展
1.皮亞杰的發展階段
2.守恒
3.經驗論者和先驗論者的爭論
4.心理能力和知識的增長
5.認知和老齡化
(二)認知的心理測量學研究
1.智力測驗
2.因素分析
3.推理能力
4.語言能力
5.空間能力
2.主成分分析
3.因素分析
咨詢電話:(010)5880827258805766,
通訊地址: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MAP教育中心后主樓1428B房間,郵政編碼:100875,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2016年應用心理專業碩士招生專題http://psymap.bnu.edu.cn/,
北師大心理學院應用心理專碩招生官方QQ:2972378997,
北師大心理學院應用心理專碩招生官方郵箱:mapbnu@bnu.edu.cn。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